第137章 首战九里山

作品:天地玄门|作者:远行者|分类:奇幻|更新:2025-05-23 21:16:09|字数:16944字

徐霞客随着众人走出营帐,他没有说什么,但他感到很有趣。以前,他是一个人去游历,现在,他跟着大军前往九里山。

车马辚辚,左路军出发了。越过小支河,五万大军横向展开,一路向南行进。

徐霞客骑在马上,安然的翻着《水经注》。

九里山,又名九凝山,每座山头随物象形,至西向东依次为象山、宝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龟山、看花山、杨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东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据说,九里山是楚汉鏖兵的战场,“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战略作用。刘邦联合韩、魏等诸侯军队五十六万人,东向伐楚,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后,亲率三万精兵南下回击,在九里山前大败汉军,夺回彭城。刘邦弃甲奔逃时只有几十名将士跟随。连老父亲也丢在半路上了。此后,唐朝的朱全忠和时溥都在九里山激战过。

官军抵达九里山时,天色已晚,果然不出所料,叛军的确在这里布防。孙扬不顾疲劳,刚一安营就叫上一众将校去查看敌情。

一众将领跟着孙扬走出大营,立刻就有好几个将领吸了一口冷气。

好险峻的山!

这山的绝对高度大约在三百丈左右,左右两侧高高耸起两座山峰,那山峰如刀劈斧砍一样,即使叛军也无法攀到顶上,只能在半山腰处扎营,两个山峰就好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只有山脚下有一段平缓的地方,自十丈左右高度开始,山势急剧变陡,两侧迅速向中间收缩,越往上越窄,到了百丈左右已经只有底部的一半宽了。两个山峰中间都有石头阶梯向上,那石头阶梯一开始还是一阶一阶向前延伸的,但到了三十丈左右时,台阶已经几乎是重叠的摞起来。到六十丈左右,仅凭台阶已经无法攀登,两侧开始出现了铁链,以防有人一个后仰就会从六十丈的高度上直接摔下来。

在两座山峰中间是一条只容得二骑并行的通道,每个官军将领看到这通道眼睛都是一亮。因为过了此通道就是叛军主力的背后,一旦突破成功,叛军主力的后方就会被完全截断。问题是,怎么才能通过这个通道?

“能不能不强攻?”第二队主帅,常将军刘安邦看了半天,直看的脖子发酸,心知这样的山是无可攻打的,当下向孙扬发问。

孙扬慢慢的摇了摇头。

一众将领沉默无语。

孙扬眼见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太阳已经落山,当下说道:“天色已晚,各回本部,明天一早准备攻击!”

次日一早,孙扬分配了兵力。第二队退到整个左路军后面,每日向外远远哨探五十里,严防有新的叛军自背后来袭。第三队则做为整个左路军的后备队,第一、第四和第五三支部队则做好准备,轮流攻山。谁都知道,这一回强攻,绝不会一次成功,这样险峻的山,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行。

与此同时,孙扬还亲自写了信向大司马谢玄报告现在的情况,命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出。

号角声响起,左一队首先出动。这狭窄的山路根本施展不开大量士兵,只是一左一右各出动两千人,向两座山峰攻去。

孙扬紧跟在右路攻击部队的后面,他要亲自看一看这里的情形。

右路攻击部队的指挥官是参将黄安,他看到定远将军亲自到来,心知这是一次表现自己能力的大好机会,大声吆喝着指挥士兵前行。

官军士兵一路无阻的走过平缓的山脚,又爬过一段段石阶。孙扬跟在队伍后面,心中越来越紧张,他不知道探子部队的第一个阻击点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好的阻击点却没有布置人手?

山路一转,一块峭壁突兀而立。官军已经接近那段峭壁。峭壁上人影晃动,一面旗帜打了出来,那旗上分明是一个大大的麒麟。

“是叛军!”将领和士兵们纷纷叫道。

“这回把他们杀光!”几个百夫长异口同声的说道,人人都红了眼。

黄参将大声发令,一个百人队快速前进,转眼已到峭壁前。

还没等官军士兵向上攀爬,峭壁上突然向下扔出数个大石块,当先的两名士兵躲闪不及,被砸的脑白迸裂。四五个士兵急忙想闪开,但峭壁下山势极陡,一个站不住,纷纷滚落下来。百夫长大声呼喊,下令士兵们先撤下来。

黄参将眼睛虽然看着前面,心思却在他身后的孙扬身上,他一定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展示他无与伦比的作战指挥能力。眼见山势如此险恶,他打起十二分精神指挥作战,看到强攻不果,他立刻下令:“备箭!”

百多名弓箭手立刻聚集起来。

“放!”一声令下,弓箭手们连连放箭。

峭壁上的平台本来就不是很大,加上山形狭窄,那些防守的士兵根本无处躲藏,一时间不由大乱。

“再放!”黄参将见此计得逞,心中大喜,连连催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天地玄门》,方便以后阅读天地玄门第137章 首战九里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地玄门第137章 首战九里山并对天地玄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