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去镇上买书的机会,陈平安与刘掌柜旁敲侧击地聊了几句。
刘掌柜果然不负所望,透露了一些关于南淮府官场和文坛的传闻。
虽然大多是些捕风捉影的闲谈,但也让陈平安对府城的整体氛围,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
陈平安又通过方先生的关系,拜访了几位县里的老童生。
这些老童生,虽然屡试不第,但在科场沉浮多年,对府试的流程和一些潜规则,倒是颇为熟悉。
一番打探下来,陈平安对即将到来的府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也基本印证了方先生的说法。
南淮府的赵知府,的确是个注重实效的官员。
他主持的府试,题目往往比较务实,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的文采,更看重其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解决能力。
那些只知死记硬背,空谈误国的书呆子,在他那里,很难讨到便宜。
这个信息,让陈平安心中大定。
也让他对接下来的备考策略,有了明确的方向。
除了继续巩固经义基础,打磨八股文的技巧之外。
陈平安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策论的准备,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上。
脑海中的图书馆,再次成为了陈平安的秘密武器。
那些关于历史、地理、经济、民生的知识,都将成为他撰写策论的宝贵素材。
当然,如何将这些“超越时代”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到符合古代语境的文章之中,不显得突兀和惊世骇俗,还需要陈平安仔细斟酌和反复打磨。
喜欢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