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制墨厂开张

作品: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作者:东林先生|分类:历史|更新:2025-05-23 15:12:27|字数:4674字

何老爷道:“我们宜阳地处洛阳与汝州之间,从崇祯六年起,到现在已被流贼祸害的百姓逃散殆尽,什么生意都难做。我在山里有煤矿,招了不少逃难的老乡,但现在煤卖不出去,刚好在洛阳听说咱们这里收煤,想为咱们供货。”

《河南府志》卷四:“货之属:煤,宜、新、巩为盛。铜、铁、锡、麝香,灵宝出。”

整个豫西,到处都是流民和战火,哪里还有稳定、需求大的市场供何老爷去供货呢?

何老爷也是在苦苦支撑,幸亏收留的大多为宜阳本地人,乡里乡亲,稍微好说话一些,而且大家都在山里还能躲着点过境流贼。

南边伏牛山、嵩县那边,许多矿工因为发不下工钱,都在闹事暴动,要么杀死矿主抢掠金银回乡,要么在矿山建立土寨,开始劫掠附近乡民。

不要说去劫掠乡民就是很坏,人一旦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就没有坏人好人。

人只会劫掠比自己更弱的人,活下去有饭吃才是真理。

现在何老爷发现了一个好的市场,而且对煤的需求量极大,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周怀民和周怀祺两人互视,笑道:“这有何不可?包括代理商都可以让手下牙商们按照博览手册采买供货。”

众人皆喜,原来如此。那这样的话,这生意更好做。

周怀民又道:“洛河从宜阳穿过,你用船直接运到巩县黑石关码头。我们会转运到商务堂仓房。我们先从你这里订二十万斤煤,货到结银。”

说完,就让周怀祺起草商契。

来参观的老爷们心道,先来二十万斤,口气不小,你巩县屁大点地方,能吃得下吗?

后面厂长、会长、书办等人都已习惯,周会长一出手都是大手笔。

何老爷也是惊呆,他心里预期的是能卖出去个两三万斤,发笔小财,这次就来值了。

没想到这小小巩县胃口如此之大。

何老爷惊喜道:“周会长说的果然在理,看来还是要多交流,多走动,才能把生意做大。”

其实周怀民也一下子用不了这么多,但现在已马上进入九月,趁着雨季洛河水大,多囤一些煤,明年肯定更旱,到时就很难大量运煤。

煤、铁,就是巩县市场的口粮,绝不能断。

周怀祺已把商契准备好。

周怀民笑道:“各位掌柜签订之后,咱们就是同利同心的一家人,送各位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商务堂书办高文珍拿出绸面漆盒,里面用丝绸铺垫,放着一个皮制挎包和小漆盒,小漆盒里是一个琉璃手串。

各位掌柜一一签了商契。

吕兆琳笑道:“我改日派人来送银,周会长的心意,我们却之不恭。”

眼见日到头顶,周怀民等人又陪着众掌柜在杨家庄食肆简单吃了饭,品了西林酒。

茶足饭饱,众掌柜带着礼盒与商契乘自家马车回去。

望着远去的马车,周怀民笑道:“各位,我可是帮你们工具厂、纺纱厂、造纸厂争到大单,一下子多了四个代理商,你们要如何感谢我?”

众厂长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各自忙去。

周怀民和周怀祺两人骑马来到山泉沟,一路打听,找到了苏文佩的家。

这是一个二进的宅院,朴素中也显富足。

文佩娘听到敲门声,开门愣住,忙喜道:“哎哟,周会长!快进来,快进来。”

她手忙脚乱的准备烧水泡茶,周怀民制止道:“婶子,别忙活,我们来找伯越叔,他去哪了?”

文佩娘道:“他在农会,我去喊他!”匆匆而去。

两人正在逗挂在院里枣树上的鸟,苏伯越进门拱手道:“周会长,让你久等了。”

几人一阵寒暄后,周怀民道:“当初伯越叔为周记收乡里的货,对杂货店帮了很大的忙。今天来也是投桃报李,有个厂看伯越叔有没有兴趣。”

自杂货堂成立后,自己在全县收货,停了苏伯越这边的收货。

苏伯越还以为周怀民鸟尽弓藏,自己吃了整个市场的货,就把他踢开,如今又见周怀民主动上门拉他建厂,便道:“不知是何厂?”

周怀民笑道:“我准备把周家沟的制墨坊解散,把技术转让给你,交于你在山泉沟择地办厂,工匠可直接转给你。这个墨是新工艺,并非传统的燃桐油收集烟灰,而是别物,成本极低。”

苏伯越喜道:“这个我做,最近刚好也无事,每日都是到农会帮忙。”

三人说定,赶到周家沟制墨坊。

苏伯越看着一坛坛的煤焦油,惊异道:“原来咱们烧的是这种东西,和桐油比好在哪里?”

其一:制作工期极短。

传统制墨需先砍伐松林或榨油,比如松烟墨需在窑中燃烧松木七天,收集烟灰。

而煤焦油就是现成的原料,直接从周记焦炉厂购买煤焦油,即可燃烧收集烟灰。

其二:原料成本极低。

现在冶铁厂、炼钢厂、肥厂、造纸厂和玻璃厂,对焦炭、碱、氨水的需求很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第133章 制墨厂开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第133章 制墨厂开张并对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