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悄然流淌。
距离河阳城那场惨绝人寰的血月之夜,以及随后惊心动魄的青云山保卫战,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
曾经笼罩在神州浩土上空的阴霾与血腥气,似乎随着正道三派雷霆万钧的大清剿,渐渐淡去了许多。
从北地的冰原到南疆的密林,从东海之滨到西陲的荒漠,青云门的飞剑、天音寺的佛光、焚香谷的烈焰,如同三股强大的净化之风,席卷了广袤的大地。无数曾经为祸一方的邪魔歪道、妖物鬼魅,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合行动中被连根拔起,化为尘埃。
那些曾经让寻常百姓闻之色变的魔窟鬼穴,如今大多已是人去楼空,甚至被正道的力量彻底净化。残存的魔道势力,如万毒门、合欢派等,更是龟缩不出,山门紧闭,生怕触怒了此刻正气势如虹的正道联盟,引来灭顶之灾。
神州大陆,似乎迎来了一段久违的、相对安宁的时期。
往日里时常听闻的某地妖邪作祟、某处魔头逞凶的消息,几乎绝迹。商旅们可以更安心地行走在官道上,乡野间的百姓也敢在夜晚多点几盏灯火。一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开始尝试着重建家园,虽然脸上还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哀伤,但眼中,也渐渐重新燃起了对“生”的渴望。
然而,在这片看似逐渐恢复平静的土地之下,一股更加深沉、更加难以捉摸的暗流,却从未停歇地涌动着。
所有经历过那场大战、知晓内情的人都明白,真正的威胁,那个掀起滔天血浪的始作俑者——幽冥道,以及那位神秘莫测、实力恐怖的幽冥道尊主,并未被真正触及。他们如同潜伏在深渊中的巨兽,舔舐着伤口,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破渊而出的时机。
而那缕被夺走的、属于道玄真人的太清境残魂,更是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青云门、乃至整个正道的心头。谁也不知道,幽冥道会利用这缕强大的残魂,做出何等可怕的事情。
风,似乎暂时停息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更大的危机,可能正在看不见的黑暗中,悄然酝酿。
大竹峰,守静堂后,黑节竹林边缘。
一个身着青色道袍的少年,正手持一柄普通的精钢长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青云门的“御风剑诀”。他的动作还有些生涩,但一招一式都极为认真,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顺着脸颊滑落,但他仿佛毫无所觉,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虚空,仿佛那里有他必须斩断的敌人。
正是云惊鸿。
距离被齐肃带上青云山,已经过去一年多。这段时间,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被追杀、身负魔剑的孤苦少年,变成了青云门大竹峰首座宋通座下的弟子,拥有了第二个“师父”和一群朴实憨厚的“师兄”。
通天峰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对他而言,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在那场战斗中,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自己体内那三股力量——太极玄清道、玄火之力、寂灭之力——纠缠、碰撞、乃至在某种奇异状态下的初步融合。尤其是那位神秘出现的“张师祖”最后的引导,更是让他对自身的力量有了一丝模糊的感悟。
大战之后,他身受重伤,昏迷了许久。醒来后,在师父宋通和师兄们的悉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康复。在天书的感悟下,他修为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此时他已然是到玉清境第五层,可谓是一日千里。
每日清晨,他会跟着师兄们一起吐纳练气,感受着青云山充沛而祥和的灵气滋养着丹田内那缕日渐浑厚的太极玄清道真元。白天,他还是会去后山砍伐黑节竹,锤炼心性与体力,那曾经让他吃尽苦头、甚至差点丧命的简单劳作,如今做起来,却多了一份沉静与专注。
下午,他便会来到这里,练习青云剑诀。
他的资质其实极好,悟性也高,之前因为体内那三股力量的纠缠,成为了他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太极玄清道温和醇厚,玄火之力炽热霸道,寂灭之力阴寒死寂,三者同存于一体,如同水火同炉,时常发生冲突,让他经脉刺痛,真元运行滞涩。
如今他已然掌握了三力融合之道,修行起来便轻松许多。
“呼……”一套剑诀练完,云惊鸿收剑而立,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他能感觉到体内真元的运转顺畅,三股力量有序地游走在他的经脉中,缓慢的滋养壮大。
他抬起头,望向云雾缭绕的远方,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那本得自竹林幽影的无名《天书》残卷上的开篇之语,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中。这半年来,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拿出那本书卷和那个火焰图腾的碧绿圆环(他后来知道那圆环材质非凡,似乎与南疆某种神物有关,但具体是什么,他并不清楚,只觉得握在手中时,体内的玄火之力会变得格外活跃),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