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搬迁后的第二天,正在水库四处溜达的刘青山又收到一封信。
他还没拆开看呢,就围过来好几个人,这让他有点哭笑不得,“不是报社的信,是一个朋友。”
周水波看了眼信封上的寄信人单位,这才相信。
“哈哈,还以为你又有啥新作哩!要是有新作了,可得让我拜读一下!”
“拜读不敢当,请您几位老师斧正。”
“哈哈哈,你小子会说话!”
等众人散去之后,
刘青山找了个阴凉处,先打量了下信封。
几行秀气工整的字映入眼帘。
——西北省渭南地区·华阳县·向阳公社弯河大队·刘青山同志·收
沪上·XXXX路XXX号总政话剧团·宫雪·寄
宫雪寄来的信!
刘青山随手撕开信封,抽出信笺看了起来……
“青山,展信安好。”
“你的《伤痕》稿子我已经送到《收获》编辑部了,不过编辑部的老师说,现在稿子多,可能要等一阵子才有结果,我想他们也得一个一个看。”
字迹清秀温婉,每个字的收笔都带着微微上扬的弧度,像春风里轻轻摇曳的柳枝。
刘青山仿佛看见宫雪伏案写信时,一缕碎发垂落在信纸上的模样。
他笑了笑,继续往下看去。
“我在团里平时需要经常排练,不能随便外出。”
“等下周休假,我立刻去编辑部问问情况,到时候再写信告诉你结果。我觉得,你的《伤痕》写的那么精彩动人,一定能过稿的!说不定还能评个奖!”
“你要相信自己,不要着急~”
这一段看的刘青山不禁莞尔,这姑娘还安慰起来自己了?
他没有急好不好,《伤痕》的优秀,他最清楚不过,前世都能过稿还拿奖,这一世稿子经过自己的润色和优化,那文学性自然更上一层楼。
过稿绝对不难!
“说到《伤痕》,我昨晚又读了一遍,还是忍不住流泪。”
“特别是读到王晓华在母亲坟前那段,'妈妈,我回来了'这句,让我想起我外婆去世时的情景......”
这一段的字迹比前面要轻,有几处笔画微微晕开,不知是泪水还是茶渍。
“这么打动人的故事,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我甚至在想,这个故事以后还可以排成话剧,肯定能获得观众们的喜欢,收获他们的掌声!”
到了这里,字迹又恢复了先前的流畅。
“不过我觉得,有些伤痛,可能只有文字才能表达得这么透彻吧……”
“华阳水库还好吗?希望早日修好呀。对了,大黄没有再生病吧?我真的很担心她……”
“……”
宫雪又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这才写下落款。
看着信上的日期,已经是7天前了。
刘青山便决定先不回信了,估计宫雪的第二封信也快到了,到时候一起回好了。
不过他却是没了出去溜达的心思,他拉开抽屉,拿出纸笔。
闭目沉思片刻,然后伏案写了起来……
随着他的笔尖颤动,‘乔厂长上任记’6个字缓缓出现在纸上。
这也是一篇短篇小说,依旧是经典之作,曾刊登人民文学,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更在全国掀起一阵国营企业究竟要不要改革的讨论!
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主要是时间点,这篇小说的剧情很贴合现在的国情,发表出去正是时候。
他不是不能写那些长篇着作,获得过‘矛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那些他也看过很多,可惜就是时间不对,现在写出来,一不适合发表,二不适合刊登,三也无法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那写出来又有何意义?
重生者做事,也得结合时代背景来,不能想当然!
如果想干啥就干啥,那基本上都会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鼻青脸肿。
《乔厂长上任记》虽是短篇小说,但总共也有3万多字,手写的情况下,效率真的不高。
等刘青山写完之后,已经过去了十多天,进入了10月份。
一进入10月,乡下人就忙了。
秋收在即!
下半年能不能吃饱,就看这一回打的粮食如何。
整个大队的人天不亮就纷纷下地,等到了天色大亮站在山头上一看,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人群。
在西北大地,秋收主要是收玉米,其次一些很不好的地,会种一些棉花和高粱。
绿纱帐里,人们将一个个玉米掰下来,再一个个装进麻袋里,最后再一袋袋扛到板车上,人拉或者是骡子拉,拉到各个生产队的打谷场。
看着都麻烦,实际操作的时候更是麻烦无比。
但这个时候的人们却各个脸上带笑,心中丝毫没有不耐烦,他们充满干劲早出晚归,一天都弯着腰穿梭在地里的绿纱帐中。
好在,
刘青山如今已经有了正式且体面的工作,不用去遭这份罪。
可刘红苕、刘劲草、刘浩川他们几个就逃不了了,也被要求下地干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