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手电筒,那效率真不一样。
人站在树下只需要往上一照,有没有知了猴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像用煤油灯那样,不断移动仔细辨别。
一照就行,有了就抓,没了换下一棵树。
这下子,王凤仪、刘茂财全都没了话说。
尤其是王凤仪,
她话锋一转就夸起刘青山,“还是额儿子有本事,不但有本事,这眼光也是一等一的好。来的时候,二妮还说用煤油灯就行咧,用不着那洋玩意儿。哈哈哈,等咱回去了看咱们抓了这么多,她保准眼红。”
远处的刘茂财喊道:“别白话咧,赶紧抓,这玩意儿可费电!”
王凤仪就兴冲冲的朝下一棵树走去。
刘紫苏和刘青松拿着崭新的手电筒,同样是干劲十足。
随着时间的流逝,
桶里的知了猴逐渐增多……
本以为今晚能来个大丰收,谁料天不遂人愿。
刚将两只知了猴丢进桶里,刘青山正准备朝前走,突然感觉脸上一湿,他脚步一顿抬头望天。
只见天空漆黑一片,半颗星星都没有。
月亮也不见踪影。
紧接着,脸上又是一凉。
下雨了!!
“妈!下雨咧——”远处传来刘青松的喊声。
王凤仪喊道:“不碍事,下不大,赶紧抓!”
“下雨好啊,老天爷可算下雨咧,今年旱到现在,要是再不下还愁死人哩!哈哈哈…”刘茂财的声音里充满了欢喜。
老天下点雨,这就是一个农民最朴实的愿望。
可刘青山却是愣住了!
‘老天爷可算下雨咧!’
‘今年旱到现在?’
刘茂财的话在刘青山脑中回荡,他站在原地,心头渐渐浮现一团记忆……
前世自己和刘美丽结婚后不久,下了一场暴雨。
那场暴雨大大缓解了地里的旱情,也免去了刘青山挑水浇地之苦。
想起了这些,
刘青山目光闪烁不定,心中暗道:应该就是这场雨了。
“爸、妈!”
刘青山大声喊道:“收拾一下咱们回去吧,雨估计会下大!”
“你咋知道会下大?”王凤仪喊道。
她不想走,她还想多抓点知了猴,能多卖钱哩。
“妈,我今天在城里听饭店里的收音机说,今明两天咱这里会有大雨。你看,这预报还怪准,这不就下了?!”刘青山随口就编了个善意的谎言。
“真有大雨?”
“有!收音机里说的!”
“那咱赶紧走,可别等会儿下大了回不去。”
王凤仪立马转变了态度,还催促道:“老刘,走走走!快点!”
众人就赶紧拎着桶,脚步飞快朝山下走。
……
刘青山等人跑到家没多久,
刘福来一家、刘兆丰一家也都回来了,空旷的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此时雨也下大了。
又快又急,如瓢泼的一般。
虽说今天没有逮很多知了猴,可刘福来、刘兆丰等人脸上却丝毫没多少失望之色,反而更多的是欢喜。
在他们看来,
这场雨可比多抓一些知了猴重要多了,因为可以大大缓解地里的旱情,让干旱的庄稼茁壮成长。
这是天大的好事情!
将今天抓的知了猴称完重后,众人便纷纷冒雨离去。
庄稼人没那么矫情,这大夏天淋点雨不算事儿。
等众人离去后,
王凤仪便招呼都洗洗睡觉,可刘青山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连刘青松喊他都没听到。
“哥,你咋咧?”
被刘青松推了一下,他这才回过神来。
“没事,你刚才说啥。”
“哥,下真大雨,明天早上咱还去不去城里卖知了猴咧?”
“去!”
“去???那要是明天早上雨还不停,还是下真大那咋去城里么!”
“明天早上雨就停了!”
说着,刘青山就站了起来,然后将手电筒装进兜里。
“哥你去哪啊?”
“我去知青点看看李长征,他那房子比较破,要是漏水了,让他来这儿睡一晚。”
“额跟你一起去吧!”
“不用,你在家睡觉,又不远,等会儿我就回来了。”
说完不等刘青松反应,
刘青山便出了窑,然后又去隔壁窑里拿了件蓑衣,便打着手电筒冒雨出了院子。
什么是蓑衣?
就是用干草编织成的雨衣。
穿着蓑衣走在雨里,
刘青山心里不禁再次感叹,家里是真穷啊,连把雨伞都没有。
这蓑衣看似能挡雨,实则仅仅能挡点小雨,挡一会儿雨。
如果雨很大,又穿的时间比较长,比如二十多分钟,那挡雨效果就大打折扣。
它毕竟是用草编织的,做不到滴水不漏。
时间一长,
雨水就会顺着缝隙渗透进去,衣服照样会被浸湿,而且蓑衣也会变沉,穿在身上又湿又沉很难受。
可没办法,现在家里就这条件,总不能光膀子出来吧?
……
刘青山用手电筒照着路,冒着大雨,一脚深一脚浅往村外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