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表露心迹

作品:汉节|作者:二一大叔|分类:历史|更新:2025-05-22 10:25:22|字数:6326字

第三十章表露心迹

“此茶名为甘柠,乃是奴家亲自上山采集那新发出的嫩绿芽尖儿,再佐以少量新鲜的青柠一同精心炒制而成。

这独特的搭配使得其口感相较寻常茶叶更为清新宜人、甘甜爽口呢!大官人不妨品尝一番。”

在这略显尴尬的氛围之中,李师师轻启朱唇,柔声说道。她那婉转的话语宛如一阵春风,轻轻地将赵德从呆若木鸡般的痴傻状态拉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当中。

“咳咳!甚好!”赵德闻听此言,如梦初醒一般,赶忙应道。

只见他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起面前的茶杯,仰头便灌下一大口茶水。

然而,他却未曾料到这杯中的茶水竟是如此滚烫,尽管赵德并不惧怕高温,但这猛然间喝下这么多滚热的茶水,着实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只是他强装镇定,假作咳嗽几声来掩饰自己的窘迫与尴尬。

“噗嗤!”一旁的李师师眼见赵德这般狼狈模样,原本紧绷着的心弦瞬间松弛下来,忍不住掩嘴轻笑出声。

那清脆悦耳的笑声仿佛银铃一般,在这静谧的房间内回荡开来,使得整个场面顿时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李师师见状心知继续僵持下去也并非良策,眼珠一转,轻声提议道:“既然如此,莫如由奴家先为大官人抚奏一曲,也好借此活络一下气氛,不知大官人意下如何呀?”

说罢,她莲步轻移,款款走到放置古琴之处,翘臀轻落,玉指轻扬,宛若行云流水般拨动起琴弦,悠扬动听的琴声随即倾泻而出,如潺潺溪流般萦绕于赵德耳……

美妙的声音像那小溪泉水叮咚,又有着淡淡的忧伤,好似那山谷的幽兰。

听在赵德耳中,好似李师师在向其婉转叙述,讲述自己的人生,听得赵德如痴如醉。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绕梁不绝。赵德仍沉浸在那美妙绝伦的旋律之中,久久无法自拔。

他微闭双眼,似乎想要将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对于从未亲耳聆听过古筝现场演奏的赵德来说,这种体验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看似简单的乐器竟然能够弹奏出如此动人心弦、扣人心扉的乐曲。

那婉转悠扬的曲调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赵德的心间,轻轻地抚慰着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所有的烦恼和忧虑在此刻都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与平和。

而这恰恰正是李师师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她微笑着看向赵德,发现两人之间原本紧张的气氛已经烟消云散。

“好曲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活了这么久,还从未听过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呢!”赵德由衷地赞叹道,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听到赵德这番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李师师不禁掩嘴轻笑起来:“呵呵呵……大官人您可是诗书双圣啊,天下闻名,怎么可能会没听过好曲子呢?您莫不是故意拿奴家寻开心吧?”显然,李师师并不相信赵德所言,只当他是在刻意奉承自己罢了。

然而,她又怎会知晓,赵德所说句句属实。他确实是第一次亲身感受古筝演奏的魅力,但面对李师师的质疑,赵德并没有多做解释。

毕竟在这个时代,琴棋书画向来被视为文人雅士必备的技能,如果让人知道他这位所谓的诗书双圣竟然对音律一窍不通,恐怕任谁都会觉得难以置信。所以,赵德选择保持沉默,任由李师师误会下去。

不过赵德倒也无所谓,他现在又用不到那玩意,要是真有一天需要用到的话,他可以直接在系统学习。

到时候不说多高的境界,至少应该不会堕了他诗书双圣的威名吧!

“大官人,奴家也喜欢书法,但是有些地方总是不得要领,还望大官人赐教”李师师见气氛缓和了许多,也放松下来,拿出了笔墨纸砚,想要请教赵德。

“好说!好说!”一听要请教书法,赵德来了精神,因为和赵佶一起研究了一天的书法,现在赵德居然有几分喜欢书法。

所以李师师要向赵德请教,赵德也乐意传授一二。

“大官人请看”李师师轻抬玉手,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一句赵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奴家在写行书时,总是感觉如鲠在喉,许多地方犹如被冰封一般生硬,明明就是应该这样写,可是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李师师凝视着自己写的诗句,眉头紧蹙,疑惑不解。

“哦!是这样的,这个行书啊,在书写的时候,要想达到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境界,就要做到手中有笔,而心中无笔,心到手到,字随手成”赵德边说边写,如庖丁解牛般轻松自如,一行漂亮的行书宛如天成。

赵德作为书圣,在行书方面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无人能与之比肩,所以这小小的问题在他眼中犹如庖丁眼中的牛,被他轻易地直击要害,李师师顿时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立马拿起笔如痴如醉地书写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节》,方便以后阅读汉节第30章 表露心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节第30章 表露心迹并对汉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