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叫“木小匠”的用户,在嵌缝里雕了迷你缠枝莲:“我把李师傅的苏绣图案雕进槽里了,剪纸豁口卡进莲瓣间隙,木、纸、绣三样手艺缠在一起,太好看了!”他发的截图里,梨花木的缠枝莲绕着红纸的龙鳞,龙鳞后面还能看到苏绣的金线,三样东西凑在一起,像手拉手的好朋友,一点都不冲突。
小木看着社群里的截图,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张木匠说的“根在,手艺就活了”,原来这根,不仅是老匠人的手艺,还有年轻人的创新。虚拟技术不是要取代老手艺,而是要让老手艺以新的方式活下去,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些老东西。
“风痕,我们能不能再加个功能?”小木突然转头看向风痕,“让用户可以自定义嵌缝的图案,比如雕莲瓣、雕云纹,这样大家的作品会更有特色。”
风痕正在调试系统,闻言点了点头:“可以。我把嵌缝的图案库加上,用户可以自己选,也可以上传自己画的图案,系统自动适配尺寸。”他指了指屏幕上的虚拟木框,“你看,现在已经能识别简单的图案了,下周就能更新。”
小木笑着点了点头,又拿起虚拟刻刀。这次,他想雕个更复杂的——把赵奶奶的剪纸、李师傅的苏绣和张木匠的木雕都融在一起,做个真正的“非遗共生框”。刻刀划过木坯的声音很轻,屏幕上的龙纹一点点成形,嵌缝里的莲瓣慢慢浮现,他仿佛能看到赵奶奶在灯下剪纸,李师傅在绣绷上穿针,张木匠在石桌前刻木,而他,正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老手艺连在一起,让它们在屏幕里,继续活下去。
傍晚的时候,温如霜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赵奶奶正拿着小木雕的虚拟木框截图,笑得很开心,手里还拿着张刚剪好的红纸,红纸上的龙鳞豁口,比之前更细、更灵动了。“赵奶奶说,要剪一批新的剪纸,专门配你的嵌缝木框。”温如霜的消息跟着进来,“她说,这是老手艺和新法子的好搭档。”
小木看着照片,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一个虚拟工具,而是一座桥——一边连着老匠人的手艺,一边连着年轻人的喜欢。这座桥,让木与纸不再打架,让老手艺不再孤单,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从来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融进生活里,能在屏幕上活起来的宝贝。
他拿起手机,在社群里发了条消息:“下周更新嵌缝图案库,大家可以自己设计嵌缝花纹啦!期待看到你们的木、纸、绣融合作品~”
消息刚发出去,就收到了很多回复。“太好了!我要雕个梅花嵌缝!”“我想把竹编图案加进去!”“等更新!我已经准备好剪纸了!”
小木看着这些回复,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木与纸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竹编、苏绣、泥塑……更多的老手艺会走进屏幕,更多的年轻人会爱上它们,而他,会一直在这里,做那个搭桥的人,让老手艺,在新世代里,绽放出新的光芒。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逸霄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