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碗做好,锅里的肉也炖得软烂。
几个妇人把野菜丢进肉汤锅里,稍稍烫上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外婆余氏负责打饭,众人排着队一人一碗带肉的野菜汤。
大丫站在一边发馒头,也是一人一个。
算起来有二三十人,院子里没那么大的桌子,也没那么多凳子。
大多数人端着碗,坐在地上的树干上,或者台阶上。
一口肉汤下肚,纷纷赞叹不已,直呼这是吃过最好吃的肉。
再看看手上的馒头,就是太平年间,也不舍得这样大口吃白面馒头。
几乎都是粗面掺着黑面,平常百姓家都是这个样子。
年龄大的姜氏,甚至忍不住抹起泪来。
王铁河斜眼,瞅了一眼自己这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伴:“哭啥?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你还哭?”
姜氏瞪眼:“跟你过了大半辈子,也没吃上这么好吃的。”
王铁河:“……”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该说啥,低头继续吃肉,真香!
王大山听到自己爹娘的对话,看了一眼自己媳妇,:“小梅,我这肉多,给你夹一块。”说着从自己碗里夹了一块肉,放到常小梅的碗里。
常小梅脸有点热,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男人,嗔怪道:“这么多人看着呢!”
王大山嘿嘿傻笑道:“那怕啥?”说着又夹了一块给儿子王小虎:“小虎多吃点!”
姜氏自然也看见儿子这边的动静,不由得又扭头瞪了王铁河一眼。
王铁河无奈,有些讪讪的道:“你要不?”说着看了一眼碗里的肉。
姜氏没好气的扭过头:“……”喝了一口碗里的肉汤,可真好喝啊!
王铁河:……
饭后。
沈禾决定多带一些人去山上找吃的,之前他们人口少,屋里的存货够吃好久。
现在一下多出这么多人,只靠家里的那些东西,坐吃山空可不行。
“王彪,二愣子你们还带着早上的人继续搭棚屋。”
“柱子,几个婶子,还有其他十岁以上的都跟我上山,找食材。”沈禾看向众人,安排着接下来的事情。
“好。”
拿背篓的,拿柴刀的,纷纷行动起来。
沈禾腰间别着柴刀,带着十几个人,顺着溪流一路往上。
一路上,微风迎面吹来,带来阵阵花香。
虫鸣鸟叫,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春天各种野菜疯长,只要是能吃的全部装上。
走了不知多远,在一处水洼边发现了大量的水芹菜,这个东西外形很像芹菜,但是味道要比家养的芹菜浓烈很多。
“呦,这么多啊!”常氏看着这么多的水芹菜,喜笑颜开,这么多够他们这些人吃好几顿了。
许春娥也眉眼弯弯道:“是啊,这么多估计能采两背篓吧。”
沈禾看着眼前一大片的水芹菜:“都紧着一个篮子装,装满了就把篮子放在这里,等我们回来了再带上,反正这山里也不怕有人拿了去。”
“就是,这样还省力气了。”常氏赞同道。
再往前走。
遇到一个还算比较大的潭,潭水上方是一个几米高的石崖,应该是常年溪水冲刷的原因,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汪不算小的潭水。
卫南走近一看,惊喜道:“哇,潭里有鱼,好多鱼啊!”
其他几个小子一听有鱼,也赶紧走近,探头看去:“真的啊,看着个头还不小呢!”
说完,几人齐齐看向沈禾。
沈禾自然也看到了,只是考虑到,还要再往更深的地方进,于是:“我们再往里面进些看看,等回来时再来抓鱼也不迟。”
卫东点点头:“嗯,现在就算抓了,也不方便带。”
沈禾指向水潭另一边的小斜坡:“我们从这里绕过去吧。”
众人纷纷点头,沈禾在前面开路,一行人紧跟其后。
一个山坳里。
周小妹眼尖:“你们看,那有蕨菜,好多蕨菜啊!”
众人顺着她的视线,往边上的矮坡上看去。
整个矮坡上,只有稀稀拉拉十几棵树,剩下的都是到膝盖高的杂草。
仔细看去,杂草中长着一根一根蕨菜,小拇指粗细的茎杆有些暗紫,脑袋微卷。
有些地方也叫龙爪菜。
看到这么多的蕨菜,沈禾也心生欢喜。
周小妹取下背篓,看向漫山遍野的蕨菜:“这山里的好东西,可真不少。”
“是不少,可是没有沈姑娘带路,再多的好东西,咱也不敢来不是?”许氏感慨道。
常氏:“那可不!这山里的又是狼,又是野猪,老虎的,谁有那胆量敢来作死?”
周小妹点头:“那倒是。”
许氏又道:“你当为啥那么多人都去南方逃难,也不进山?”
卫南立马接话道:“普通人进深山,那不是来打猎,是喂猎!”
“是这个理儿!”许氏点头,边说边采,也没耽搁。
卫东:“这蕨菜也真肥!”
“这儿的土质好呗,要是有那会烧荒的,就只烧这有蕨菜一片儿的,那明年的蕨菜会长的更肥!”常氏分享着经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