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藏书馆

作品: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作者:不如退而结网|分类:古言|更新:2025-05-20 00:18:42|字数:2996字

百越一向文风不盛,已经有几十年没出过进士了,就连举人三年也只能出十几个。

乡试虽然是每个府的学子一同考试,然后从上千名秀才中取中。

但府与府之间也是不同的,比如江南府,文风极盛,才子辈出。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参考的秀才有近五千人,取中的举人也有近百名。

徽州府也算不错,每三年一次的乡试正榜加副榜也有近百人左右。

其中举人名额在八十名左右,剩下十几名是副榜。

可百越地处偏僻,这里的学子水平完全不能和江南或者徽州的学子比。

说句难听的,哪怕庞教谕这样的举人,水平都赶不上江南府的秀才。

所以百越府的乡试名额每次只有十几名,也没有副榜一说。

此地的举人进京赶考参加会试,纯属给国家增加GDP,完全不可能金榜题名。

所以府学的这些秀才以前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考个举人,有做官的资格。

完全没什么金榜题名的宏图大愿,他们连同进士都不敢想。

自然也就得过且过,混过一天算一天。

可现在卫辞来了,他自然不能再让这些学子混日子。

否则三年后他文风教化考核这一块该怎么办?

卫辞按照现代高三学生的作息时间与学习习惯,给静江府学的学子们制定了校规。

对于学子们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读书,几点练字都做了规定。

懒散的人很难会主动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即使制定了他们也很难去完成。

不过没关系,卫辞可以给他们制定,并强制他们完成。

卫辞在江南书院求过学,自然也清楚一个地方学子成绩差,与教育资源也大有关系。

举个例子,同时有甲乙两个考生,甲考生智商一百八,是真正的天才。

可他身处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一辈子都没听说过什么叫奥数。

而乙考生智商都不到一百,但他身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三岁就开始学奥数可。

当甲乙两个考生在十八岁相遇时,智商不足一百的乙考生,在奥数方面自然能轻轻松松胜了智商一百八的甲考生。

这一切不是源于甲不够聪明,而是因为甲没有学习奥数的条件。

就像如今的大周科举考试一样,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中。

取中的新科贡士有百分之六十都是江南府的人。

可以说江南一府能吊打大周其他所有的府。

难道这是因为江南府的人比其他府的人更聪明吗?

卫辞从来不相信某个地区的人会更聪明。

只不过是因为江南教育资源丰富,那里有最好的夫子,最丰富的书籍,以及最浓厚的教育环境。

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江南府自然人才辈出。

相比之下,百越的文风几乎可以说没有。

在江南府,一个家庭只要不到饿死的地步,都会凑钱培养家中最聪明的孩子去读几年书。

可在百越,许多殷实的家庭,父母都不会想到让孩子去读书。

卫辞将来自然会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但他首先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丰富一下百越的教育资源。

在庞教谕的陪同下,他去参观了靖江府学的藏书馆。

藏书馆名为“馆”,实则只是一个很小的房间。

墙角屋顶结满了蛛网,书架上灰尘遍布,显然已经很久没人来过了。

藏书馆里的藏书更是寥寥无几,只有十几本。

就这十几本还不是什么正经的圣贤书。

保管的也极其差劲,有两本都快被书虫吃光了。

庞教谕见状也很尴尬,连忙对卫辞道:

“大人,我马上找人来打扫。”

卫辞来的太过突然,庞教谕要是知道卫辞会这么快来府学,一定早就找人把府学上上下下打扫一遍了。

卫辞也没生气,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藏书馆里的书籍实在太少了,完全不利于学生增加知识储备。

他此次来静江,倒是把这些年积攒的书全部带来了。

卫辞这么多年笔耕不辍的读书,目的自然是为了为官做宰,荣华富贵。

但十几年如一日的读书下来,也早养成了每日都看书的习惯。

所以此次来静江,他自然习惯性的把自己所有的书籍都带了过来。

他的书有的是他有钱后买的,也有一些是他方面自己在书店抄的。

还有当年在江南书院的藏书馆,每次看到好书他都会抄一本。

因为古代书籍很贵,比如一本大儒注释过的圣贤书,有的能卖到几十两银子。

喜欢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方便以后阅读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第194章 藏书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第194章 藏书馆并对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