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真正的战斗大多短暂。
漫长的往往是行军和等待。
古代的军队一日大概能前进三十里。
如果一个将领能指挥一千人日行三十里,并保持军容、士气和战斗力,那么他便是合格的。
能指挥一万人日行三十里,队伍不散乱,能在到达目的地后迅速集结,执行计划,那么他一定是个优秀的将领。
若是十万人的军队,能日行三十里,并且做到哨兵、探子、后勤补给有序运行。
做到合理规划十万人何时扎营从简,何时严阵以待,何时筑城垒寨。
判断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全军的动向,准确预估各个不同的手下将领对意外做出的反应,保持部队间联系不会中断。
决策队伍的集合或分兵,根据敌人的动向对十万人做出合理安排。
能够做到以上种种的将领,必定是能在历史书上留下自己姓名,并且评价还十分不错。
除了李景隆。
还有赵括。
行军最考验将领的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
不说别的,光是军队的粪便如何处理,便能难倒一堆人。
竖亥的预测,很大一部分建立在穿越者的思维上,但是他忘了,对面是几支游牧部落组成的“杂牌军”。
没有成熟的军队体系,优秀的将领。
夜间行军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在宽阔平坦的草原上。
尽管他们中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夜盲症患者没有多少。
......
数不清的马匹正在狂奔,上面趴着一个个敌人。
远处的游牧民大部队正在缓缓前行,预计在太阳落山时抵达战场。
竖亥的作战计划被打乱了,敌人的精锐部队提前抵达战场。
对面也是在破釜沉舟。
但不一样的是,双方的援军不是一个档次。
“蚁!你按照原计划,躲在墓穴里,天不黑不要出来。”竖亥见到了急急忙忙赶过来的蚁,镇定的说道。
“竖亥,会出问题吗?”蚁很担心他。
“放心吧,你还记得我当时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样子吗?”竖亥用剑柄拍了拍札甲,掷地有声。
“得了吧,那是昆吾氏的人不敢靠近你。”蚁腹诽道,但是依然给了竖亥一个信任的眼神。
“等战争结束了,我......”
竖亥没等蚁说完,捂住了他的嘴。
“快去吧。”
竖亥随后又找了几个机灵点的半大孩子,吩咐道:“你们去通知我们的援军,在敌人全部进入石峁城之前,不要出击,一定要躲好,等待火焰燃起。”
“还有,把你们的马车全部赶到西面的路上,堵住那条路。”
半大孩子们点点头,脱下了兽皮甲,一溜烟的冲出去了。
随后是两个熊皮武士,竖亥让他们留在皇城台,保护好姜女,二人听后便藏在了阴影中。
吩咐完重要的事情,竖亥身后的武士们已经严阵以待,前方的老弱病残们也聚拢了过来。
“诸位,你们在想什么!”
“守护家园!”
“太阳落山之前我们没有援军,你们怕不怕!”
“不怕!”
“你们,不用当诱饵了,躲在城内各处,埋伏敌人。”
老弱病残们收到命令,四散而去,躲在屋内,稻草中,城墙后。
随后竖亥拿出青铜小刀,说道:“跟着我去山下,我们当诱饵。”
“御龙......”皇城台内的武士们喃喃道。
......
苍抓着草原马的鬃毛,整个身体伏在马背上,原定的攻击计划是在晚上,但不是黎明时分。
月色暗淡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恐怕大军还未到达石峁城,已经走散了一半。
如果打着火把的话,为何不白天行军,这个时期的火把并不耐烧。
苍制定好了计划,自己带着四百人先行前往石峁城,用马匹堵住下山的道路,先杀个开门红,最好可以一路打进皇城台,活捉对方的首领。
随后己方大军到来,彻底占领石峁城和其中的粮食。
苍明白,身后的大军大部分不是自己土方部的人。
如果自己不能带着前锋部队杀出一条血路,那么自己的部落将在战利品分配时毫无话语权。
想到这,苍扬起身子,大声呼号着,身边的族人们纷纷应和,一时之间,响声震天。
......
“我们在天黑之前不能让他们打上去,要是他们看到城里几乎是空的,就会明白自己上当了。”竖亥解释着为何自己要带领精锐作为诱饵。
自愿留在城内的老人们燃起火塘,做出一副还在做饭的样子。
他们会集中在道路两侧的屋内,待敌人靠近后四散而逃,以此作为迷惑。
“西门堵住了吗?”
“堵住了,要过去只能爬墙。”
竖亥点点头,他身后挂着一袋投矛,身边并排着十数人,阻挡在石峁城最后的入口处。
很快大量的马匹带着扬尘驱驰而来,一个个敌人自马上跃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