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时候写的?"张涛惊讶地翻到那首诗。
"昨晚做的梦。"陈希眨眨眼,"诗人有时就是先知。"
薛珅已经理解了计划:"出版社会将样本寄给各大书店和媒体,包括海外渠道。姜凡常去的那家日内瓦书店—"
"是李教授推荐的。"张涛恍然大悟,"他一定会看到!"
三人立刻着手在诗中嵌入隐藏信息。陈希的原诗是写给想象中的"远方兄弟",现在他们加入更具体的线索:
"当双生火焰在异国重逢,
密码藏在燃烧的起点。
寻找被撕毁的协议第三页,
真相在金牌背面沉睡。"
写完最后一句,张涛摸着金牌背面的刻字:"'For A, always'...姜凡一直知道有个兄弟?"
薛珅调出姜凡小时候的日记扫描件(来自林小雨提供的文件):"数据显示,姜凡六岁前的日记经常提到'梦中的朋友',描述特征与他自己高度一致。但七岁后这类记录突然中断。"
"姜教授发现了。"陈希推测,"然后强化了姜凡的'独子'认知。"
张涛想起姜凡曾经说过,他父亲认为"任何分散注意力的事物都是威胁"。对一个执迷于完美控制的焦虑症患者来说,双胞胎兄弟的存在本身就是威胁。
电脑再次发出警报。这次是新闻推送——《着名社会学家姜振华教授即将召开记者会,澄清"家庭价值观研究"立场》。
"他要先发制人。"薛珅皱眉,"一旦公开谴责多元关系研究,李教授和唐老师就会陷入被动。"
张涛的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瑞士号码已暴露。A安全,J转移中。勿回复。——小雨"
三人面面相觑。姜凡在转移?去哪里?Alex又在哪里?
窗外,夏日的暴雨突然倾盆而下。雨点敲打着玻璃,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急切地传递某种密码。张涛握紧金牌,突然明白了姜凡留下它的真正意义——这不仅是纪念品,更是钥匙,是地图,是连接四个人的生命线。
而线的另一端,现在又多了一个人。
喜欢转入尖子班的日常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转入尖子班的日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