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煊泽出去后,无聊的问起小厮,“刚才那个姓安的不是经常跟南山先生一起的嘛,怎么最近没粘在一起了?”
小厮知道的好像比主子多,撇了下嘴,“听说从去年冬天开始,端王爷就让他领庶务不怎么跟南山先生在一起了。”
“为什么?”
“还不是他肖想那个如意姑娘……”
如意姑娘?
郑煊泽觉得自己很久没听到这个丫头的名字了。
“这人不是逃走了嘛。”
小厮突然变得很神秘的样子,朝周围左右看了看才附到主子耳边,“听说被你表哥藏到别的地方了。”
“什么?”郑煊泽听的双眼就差冒出小太阳,这八卦太劲道了,他这个三表哥已经二十又三了,不仅没有娶正妃,连个暖床丫头都没有,都以为他断袖,没想到养丫头,这是什么新奇的玩法,比建康城的膏粱子弟玩的花啊!
小厮点点头,“我找人打听了,确有其事,听说你大表哥为这事还训了你三表哥。”
郑煊泽:……
三表哥向来文武双全,又有能力,简直就是他母后嘴中最完美的皇子,没想到……果然……
他手捏下巴,不怀好意的一笑,“打听一下,那个外室在哪里,咱们也过去玩一圈。”
正好无聊了,去凑凑热闹。
小厮:……
“主子,这不太好吧?”
表弟去找表哥的外室,怎么听着那么让人浮想连篇呢?
郑煊泽是谁,浑不吝的,那真是想一出就是一出的,马上让小厮收拾行李,准备好马车就出发。
“主子……”小厮恨不得打自己嘴巴子,这不是给自己招事嘛,可惜晚了,郑煊泽就是要去。
宋衍不仅被兄长瑞王训了一顿,还被南陈帝说了小半天,最后总结就是一个意思,明年,不管拿没拿下百越,都得找个名门千金成亲。
再不成亲,都二十四了,像什么话。
宋衍沉默。
但南陈帝不管他什么意思,让他明年把婚成了。
回到府里,宋衍坐到书房里。
明明书房里放着冰,凉爽宜人,可他却总觉得空落落的,一点生机都没有。
窗外的竹影摇曳,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寂寞。
习惯性的朝那个位置看过去,那里曾经是他与她共度时光的地方,如今却只剩下空荡荡的椅子和满室的回忆。
他想去浮桥了。
沈如意真没想到小商品集会比她预期的要热闹很多,甚至客栈两边都没办法按排摊子,只好往两边延伸,长长的,一头延到了镇上,一头延到了最近的村头。
真是热闹极了,像极了正月十五或是冬至的大庙会。
长长的集会现场,大小摊位整齐排列,东边都是卖吃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烤肉的烟雾与各式饮子糕点的甜蜜气息交织在一起,令人垂涎欲滴。
孩子们在走道里穿梭戏闹,而大人们则在小吃摊前品尝着各地特色小吃,享受着这份热闹与欢乐。
西边的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布匹和各式各样的鞋帽吸引了众多顾客。
布匹色彩斑斓,质地各异,有柔软的丝绸,粗糙的麻布,还有厚实的葛布,每一种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鞋帽摊位上,陈列着从精致绣花鞋到实用的草鞋,各类手工艺品,如木雕、竹编、草编和木质玩具等既实用又美观,吸引了很多老百姓而来游逛。
市集分早集和晚市。
刚才看到的都是早集,人挤人,都挤不动了。
沈如意问身边的阿秋,“给小商小贩打广告时,你是不是也顺便把老百姓都拉过来了?”
阿秋压着兴奋得意的小表情,努力让自己稳重道,“不能光想着让小商小贩们过来摆摊吧,还得有人来买是不是?”
沈如意朝少年竖大拇指,其实,她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但她故意没说,默默看着少年去广而告之,如果第一天他没有想到,她准备在第二天提醒他,但是事实证明,这个少年有经商的天赋,在让小商小贩们过来的同时,也把集市之事传到了老百姓的耳朵里。
只要不打仗,只要让老百姓休生养息,只要有人组织一下,商贸自然而然就热闹繁华起来。
沈如意一边看一边默默看商品的种类,以及老百姓们的需求,正在内心统计之时,常顺过来,“姑娘,安公子到了。”
她一听,高兴的很,“在哪里?”
“我们的客栈里。”
沈如意不逛了,对阿秋道,“给你找了个师傅,等会可得机灵点。”
阿秋惊喜极了,“师傅?”
沈如意笑道,“是啊,他经商非常厉害,你跟着他能学很多东西。”
老天爷,如意阿姐对他也太好了吧,简直比亲阿姐还要好,阿秋恨不得先给沈如意磕个头。
沈如意连忙拉住他,眼神中透着真诚和期待,“实在要感谢我,就好好用心,把这里的铺子客栈做大做强。”
“如意阿姐放心,我于阿秋一定努力学好本事,将来报答阿姐。”阿秋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