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七十四章:齐匜问卜
徐福的脸在麻丝间扭曲了一瞬,随即消散如烟,子奚的身体在地脉中穿行,青铜化的左臂像冰一样冷,血管里流动的不再是血,而是某种粘稠的金色液体。他怀里紧抱着那个青铜匣子,匣中的小人安静如死物,唯有那颗玉珠仍泛着微弱的青光。
地脉的流动带着他向南漂去,像一片叶子随波逐流。黑暗中,他偶尔能瞥见地脉壁上嵌着的青铜锁链,链环上的符文与他在晋阳、荆山见过的一模一样。
"共工氏......"子奚的喉咙里挤出一声冷笑,"你们到底埋了多少东西......"
不知过了多久,地脉的流动突然变得湍急。子奚的左眼刺痛,视野里浮现出一片浩瀚的星海——是归墟的投影。他猛地伸手抓住一条青铜锁链,硬生生刹住了身形。锁链"哗啦"作响,震得虎口发麻。
前方,地脉分出了一条岔路,岔路尽头透出微弱的天光。子奚挣扎着爬过去,手指刚碰到边缘的泥土,整个人就"哗"地一声跌了出来。
刺眼的阳光让他眯起眼,他趴在一片荒草丛生的土坡上,身下是干燥的黄土,远处传来隐约的钟声。子奚撑起身体,左臂的青铜部分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皮肤下的血管像老树根一样虬结凸起。
"这是......" 他抬头望去,远处矗立着一座城池的轮廓,高大的夯土城墙,城门上飘扬着齐国的旗帜。
"临淄。"
子奚的嘴角扯了扯,地脉竟然直接把他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城的东郊有座古老的祭坛,据说是姜太公所建。祭坛呈圆形,三层台阶,通体用青石砌成,表面刻满了风雨侵蚀的符文。坛中央立着一尊青铜鼎,鼎足深埋土中,像是从地底长出来的。
子奚站在祭坛边缘,左手按在青铜匣子上。匣中的小人仍然闭着眼睛,但玉珠的光变得更亮了,像是在呼应什么。
祭坛周围空无一人,只有几只乌鸦落在鼎耳上,歪着头打量这个不速之客。风卷着沙尘掠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子奚缓步走上台阶。每上一级,左臂的疼痛就加剧一分。当他踏上最后一层台阶时,青铜鼎突然"嗡"地一声轻颤,鼎腹上的饕餮纹亮起暗红色的光。
"果然有古怪......" 他绕着鼎走了一圈,发现鼎足旁的地面上有个不起眼的凹槽,形状像个月牙。子奚蹲下身,指尖抚过凹槽边缘触感冰凉,像是经常有什么东西放在这里。
"匜......"
他想起在燕国武库看到的帛书残片,上面提到齐国太庙藏着一件青铜匜,是徐福出海前献给齐王的。
子奚的左眼突然刺痛,视野里浮现出一段模糊的记忆,徐福站在船头手里捧着一件青铜匜,匜底刻着相柳噬日的图案。
"原来如此......" 他猛地站起身,转头望向临淄城的方向。太庙就在城北,但现在大白天的,硬闯肯定不行。子奚摸了摸下巴,青铜化的部分已经蔓延到了嘴角,皮肤僵硬得像面具。
"得找个帮手......"
黄昏时分子奚蹲在太庙外墙的阴影里,他换了一身粗布衣裳,左脸用麻布裹着,只露出那只泛着青光的眼睛。太庙的守卫每半个时辰换一次岗,交接时有短暂的空档。
"三......二......一......"
子奚在心里默数,当最后一队守卫转过墙角时,他像猫一样蹿上墙头,翻进了内院。
太庙的正殿大门紧闭,但侧面的小窗开着一条缝。子奚贴着墙根挪过去,指尖轻轻拨开窗棂。殿内点着长明灯,昏黄的光线下,能看到供桌上摆满了祭器:青铜爵、玉琮、漆豆......
最显眼的是一件青铜匜,摆在正中央,匜柄上镶嵌着一块熟悉的青铜镜碎片。
"禹王锁蛟镜......" 子奚的瞳孔微缩。那块碎片和他左眼中的纹路一模一样。
他正要翻窗进去,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轻咳。
"这位兄台,太庙的窗户可不好爬啊。"
子奚猛地转身,看到一个穿着齐国官服的年轻人站在三步外,手里提着盏灯笼。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眉眼清秀,但眼神锐利得像刀子。
"你是谁?"子奚的右手按在剑柄上,年轻人笑了笑,从袖中摸出半块玉珏:"乐毅将军让我在这儿等你。"
子奚盯着那玉珏上面刻着燕国的玄鸟纹,和他在武库老人身上看到的印记一模一样。
"乐毅?"子奚冷笑,"他不是在齐国当客卿吗?怎么,燕国待不下去了?"
年轻人不以为忤,反而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将军说,你要找的东西在祭坛底下,不在太庙。"
子奚的左眼眯起:"什么意思?"
"这匜是假的。"年轻人指了指殿内,"真的早就被移到祭坛地宫去了。太庙这个,是给外人看的幌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