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墨川望着渐浓的夜色:"星垂竹屋孤。"北斗星斜挂竹梢,竹影在雪地上织就疏密不均的网格。
沈砚冰最后吟道:"此中清趣足。"三人相顾,皆觉此句道尽竹院冬夜的清寂与圆满——虽无繁花热闹,却有风雪竹鹤相伴,更见知己相契的深意。
当最后一个字落纸时,远处云麓寺的晚钟传来。苏明谦忽然指着雪地上的竹影:"砚冰,你看这影子像不像当年我们在书院偷刻的诗碑?"
沈砚冰凑近细看,雪地上的竹影纵横交错,竟似碑文中的篆隶笔画。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雪地上勾勒出"竹露松风"四字,字迹未落完,已被微风拂来的细雪覆盖,恰似一首未完成的诗。
四·墨痕寄远情
戌时初刻,徐墨川被书院弟子请去处理事务,独留沈苏二人在竹屋整理诗稿。苏明谦忽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泛红,却仍强撑着翻看诗卷。
沈砚冰见状,忙从锦盒里取出蜜渍川贝:"快含一片,你总说等写完诗再服药......"语气里带着几分责备,却又藏着心疼。
"若等病好了再写,便辜负了这竹雪清景。"苏明谦含着川贝,指了指窗外的白鹤,"你瞧那鹤,病弱时仍要振翅,何况我这区区咳嗽?"
沈砚冰无奈摇头,忽见苏明谦袖口露出半截诗稿,纸上墨迹未干,写着:"竹影横窗瘦,茶烟入袖清。"他接过笔,在旁补了两句:"与君同此味,不必问浮生。"
苏明谦望着这十字,忽然想起去年冬日,二人在破山寺扫雪烹茶,沈砚冰说"茶有清苦,诗有真味,人生亦当如此"。此刻竹影摇窗,茶烟袅袅,方知真正的友情,便如这盏中茶汤,初尝清苦,细品回甘,愈久愈见真意。
此时新月升起,竹梢上的残雪被月光染成银色。沈砚冰铺开澄心堂纸,研了半池麋墨:"明谦,今日观你联句,'雪落惊禽散'一句最见风骨。何不再赋一绝,以记此会?"
苏明谦沉吟片刻,提笔写道:"竹院深深锁暮烟,与君联句到更阑。忽闻鹤唳空庭外,惊破诗心一片寒。"末字收笔时,笔尖蘸到砚边残雪,在"寒"字左下角洇出一片淡白,恰似落在宣纸上的一痕月光。
尾声·清辉送归人
亥时三刻,二人辞别竹院。苏明谦坚持要送沈砚冰回寓所,沈砚冰拗不过,只得任由他披着自己的狐裘,两人共执一盏风灯,踏雪而行。
行至竹径尽头,忽见卖糖炒栗子的王婆收摊,铜锅里的余温烘着寒气,香气混着雪味扑面而来。苏明谦忽然驻足:"砚冰,还记得我们十八岁那年,在雪夜偷买栗子被山长撞见?"
"怎会不记得?"沈砚冰笑着摇头,"山长罚我们抄《茶经》三日,你却在抄本里夹了栗子壳当书签。"
月光下,苏明谦的睫毛上凝着细雪,忽似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个油纸包:"差点忘了,这是你最爱吃的茯苓饼,我让王婆多撒了些松子碎。"
沈砚冰接过时,触到油纸包上的温度,忽然想起今晨苏明谦冒雪去巷口买饼的身影。雪粒子打在他青衫上,他却只顾护着纸包里的点心,像极了当年在书院,为护他写的诗稿不被雨淋湿,宁可自己淋成落汤鸡。
巷尾更夫敲过三更,二人在分岔路口作别。沈砚冰走了几步,忽闻身后传来诗句:"相逢莫道寒宵短,自有清辉照路长。"回头时,苏明谦的身影已隐入竹林,唯有风灯上的"云麓"二字在雪夜里明明灭灭,宛如两颗不会坠落的星。
是夜,沈砚冰在灯下整理诗稿,见苏明谦今日所赋绝句旁,不知何时落了片竹叶。他小心将其夹入《云麓诗钞》,忽得一联:"竹声敲雪诗心冷,梅影横窗酒兴孤。"吹灭烛火前,瞥见案头麋墨在月光下泛着温润光泽,恍惚间,似又回到竹院水榭,听雪压修篁,看鹤唳空庭,与友人共醉诗酒清欢。
(本章完)
【诗词笺注】
1. 苔深留雁迹,竹老寄鸿声:化用秦观"郴江幸自绕郴山"意,以"雁迹鸿声"喻岁月留痕,暗合秋日怀人之情。
2. 虫书侵旧节,叶渡冷池平:化用李贺"虫响灯光薄",赋予自然意象以文人意趣,体现"万物皆可入诗"的创作理念。
3. 竹影横窗瘦,茶烟入袖清:化用李清照"暗香浮动月黄昏",以竹影茶烟写清寂之境,暗含友情如茶的清冽绵长。
4. 相逢莫道寒宵短,自有清辉照路长:化用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月光喻知己情谊,言有尽而意无穷。
【注】本章以"竹雪"为核心意象,延续"自然即诗"的创作脉络,通过三次诗词唱和深化文人友情的精神共鸣。聚焦"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感表达,诗词皆贴合秋日竹院的清寂氛围,力求在画面感中蕴含哲思,延续前章《湖园诗趣》的雅趣与深情。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云麓词心录:白云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