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的围裙上沾着油渍,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粗壮的手臂。他站在灶台前,铁锅里的回锅肉正滋滋作响,红亮的豆瓣酱香气弥漫在整个后厨。
"火候。"他头也不抬地说道,手腕一抖,肉片在空中翻了个身,"不是越大越好,得让锅气透进去,但不能焦。"
杨龙站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一个月前,他连切肉都歪歪扭扭,现在却能精准地控制油温,让每一片五花肉炒出"灯盏窝"。游戏里的时间流速比现实快,但这一个月的训练,却让他感觉比现实中的一年还要漫长。
豆豆的进步更惊人。她的念线手套在游戏里被系统限制,无法像战斗时那样操控自如,但却意外地让她专注于最基础的刀工。此刻,她手中的菜刀快得几乎看不清,案板上的土豆丝细如发丝,均匀得像是机器切出来的。
"老爷子,尝尝这个!"豆苗兴冲冲地端着一盘宫保鸡丁跑过来。
周卓瞥了一眼,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嘴里,咀嚼两下,眉头微挑:"嗯,花生炸得不错,火候刚好,荔枝口也调得正。"
豆苗眼睛一亮,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周卓又补了一句:"就是葱段切得太粗,影响口感。"
她顿时蔫了,陆子浮在一旁推了推眼镜,小声嘀咕:"理论上,葱段的粗细应该控制在0.3厘米左右……"
"少废话!"周卓一勺子敲在他脑袋上,"厨房里没有理论,只有手感!"
众人哄笑,后厨里热气腾腾,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油锅的滋滋声、周卓的吼叫声交织在一起,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傍晚,最后一桌客人离开后,周卓罕见地没有立刻收拾厨房,而是慢悠悠地泡了一壶茶,坐在大厅的八仙桌旁。
"都过来。"他招了招手。
众人面面相觑,但还是围坐过去。周卓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杨龙身上。
"北京特级厨师大赛,下个月开赛。"他缓缓说道,"你们也算出师了,要是真想在这行闯出名堂,就去试试。"
空气安静了一瞬。
"比、比赛?"豆苗结结巴巴地问,"我们?"
"怎么,怂了?"周卓嗤笑一声,"在游戏里切菜切得再溜,不上真场子,永远都是花架子。"
杨龙握紧了手中的茶杯。他知道周卓说的没错——游戏里的厨艺再精湛,终究是虚拟的。如果他们真的想把川菜带到全世界,就必须在现实中证明自己。
"我去。"他抬起头,声音坚定。
"我也去!"豆豆立刻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反正……就当是副本挑战了。"
砂时计一拍桌子:"本大小姐怎么能落后?让那些评委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美食!"
陆子浮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出一道精光:"理论上,参赛需要报名资格和推荐信……"
周卓哼了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拍在桌上:"早就准备好了。"
众人凑过去一看,竟是八封盖着成都厨师协会红印的推荐信。
"老陈欠我人情。"周卓得意地眯起眼,"不过别高兴太早,比赛可不是过家家。"
他站起身,背着手走向后厨,声音飘过来:"明天开始,特训。"
接下来的日子,周记川味馆的营业时间缩短了一半,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特训。周卓搬出了压箱底的菜谱,从最基础的刀工、火候,到复杂的味型调配、摆盘技巧,甚至包括应对评委的心理战术。
"比赛不是做给自己吃的。"他一边示范"开水白菜"的扫汤技巧,一边说道,"评委尝一口就打分,所以第一印象最重要——香气、色泽、摆盘,缺一不可。"
杨龙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细节。游戏里的厨艺虽然无法完全带到现实,但那些对味道的理解、对火候的感知,却真实地烙印在了他的意识里。
豆豆的进步最为显着。她的念线手套在现实中无法使用,但却让她对食材的触感异常敏锐。现在她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出不同产地的花椒香气差异。
"自贡的花椒麻味重,但后劲不足;汉源的花椒香气更醇厚,适合做椒麻鸡……"她捏起几粒花椒放在鼻尖轻嗅,喃喃自语。
周卓在一旁听着,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比赛前一周,周卓突然宣布暂停营业,带着众人去了成都最老的字号——"陈麻婆豆腐"的总店。
"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麻婆豆腐。"他指着桌上那盘红亮油润的豆腐说道。
杨龙夹起一块,入口的瞬间,麻辣鲜香在舌尖炸开,豆腐嫩得几乎不用咀嚼,肉臊的酥香和豆瓣的醇厚完美融合,最后是一丝若有若无的花椒麻味,让人忍不住想再吃一口。
"这……"他震惊地抬头,"和我们做的完全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周卓哼了一声,"他们家用的豆瓣酱是祖传的,发酵了至少三年。辣椒是特选的二荆条,花椒是汉源贡品,就连豆腐都是用青城山的水点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