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苗瞪大眼睛:"那不是全公司都知道了吗!"
"所以..."陆子浮笑得狡黠,"你得对我负责啊。"
豆苗作势要打他,却被他抓住了手腕。两人的笑声融进加州的夜风中,远处,胡佛塔的钟声悠然响起。
酒店套房里,蔡浩宇正和杨龙讨论明天的行程。豆豆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豆苗发来的消息:
"妈,我们晚点回去,要去尝尝那家传说中的深夜食堂!"
豆豆笑着摇摇头,回复道:"注意安全。"
"年轻人精力真旺盛。"蔡浩宇看了眼手表,"都快十点了还要出去。"
杨龙给两人的茶杯续上水:"让他们玩吧,这样的时光..."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星空上,"最值得珍惜。"
与此同时,Meta员工公寓里,卢如烟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桌面上放着一张斯坦福时期的照片,画面里年轻的陆子浮站在实验室门口,身边围着一群同学,而她站在最边缘的位置。
她轻轻叹了口气,合上了电脑。屏幕暗下去的瞬间,倒映出她复杂的表情。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房间时,豆苗正坐在床边系鞋带。手机屏幕亮起,陆子浮发来的消息显示着:"如烟说今天要带我们去渔人码头,她订到了那家很难预约的海鲜餐厅。"
豆苗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几秒,才回复道:"知道了。"
酒店大堂里,卢如烟已经等在那里。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亚麻连衣裙,头发松松地挽起,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部。看到他们走来,她立刻迎上前:"早上好!我查了潮汐表,今天最适合去39号码头看海狮。"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豆豆注意到她背着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相机包,脚上的平底鞋也显然是精心挑选过——既时尚又适合长时间步行。
"我们先去尝尝旧金山最有名的酸面包汤吧。"如烟边走边介绍,"那家店从1849年开到现在,用的还是当年的酵母菌种。"
前往码头的路上,如烟像个专业的导游一样,指着车窗外的建筑介绍:"左边是科伊特塔,1933年建的...前面这个弯道就是《疾速追杀》里那个着名的追车戏拍摄地..."
杨龙和蔡浩宇坐在前排,不时点头。豆豆注意到如烟对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都如数家珍,甚至能说出一些连当地司机都不知道的细节。
"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豆苗忍不住问。
如烟转过头,阳光在她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我在斯坦福时选修了加州历史,还做过半年导游兼职。"她顿了顿,"而且...我喜欢做足功课。"
渔人码头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如烟熟门熟路地带着他们穿过拥挤的游客,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前:"这里的螃蟹三明治是全旧金山最好吃的,而且不用排长队。"
她向老板打了个招呼,用流利的西班牙语点单。豆苗惊讶地发现,老板居然记得她的名字,还特意多给了几片柠檬。
"你经常来?"陆子浮问。
"每周三。"如烟笑着解释,"我在附近的水族馆做志愿者,负责给海狮喂食。"
午餐后,如烟带着他们来到一个僻静的观景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金门大桥,视野绝佳却又没什么游客。
"这是我在谷歌地图上发现的秘密地点。"她神秘地眨眨眼,"适合拍全景照。"
豆豆注意到,如烟拍照时总是能找准最佳光线和角度,还会贴心地为每个人调整站位。当杨龙和蔡浩宇讨论起湾区的地形时,她也能插上几句专业见解。
"你对地质学也有研究?"蔡浩宇惊讶地问。
"只是选修过几门课。"如烟谦虚地说,"斯坦福的地球科学系很有名。"
下午参观计算机历史博物馆时,如烟的表现更让人意外。当讲解员介绍到早期人工智能发展时,她突然纠正了一个年代错误。
"您说的应该是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她礼貌地说,"而不是1955年。"
讲解员愣了一下,随即查证资料,果然发现自己记错了。蔡浩宇和杨龙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如烟本科时发表过两篇AI领域的论文,"陆子浮小声向豆苗解释,"其中一篇被引用了上百次。"
豆苗抿了抿嘴,没说话。
晚餐在一家米其林推荐的餐厅进行。如烟提前一个月就订好了位置,还特意嘱咐厨师准备了素食菜单。
"我记得学长现在吃素。"她对陆子浮说,然后转向其他人,"不过这家的招牌是海鲜塔,我强烈推荐。"
席间聊起虚拟现实技术的最新进展,如烟突然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停下刀叉的观点。
"我认为当前VR最大的瓶颈不是硬件,"她认真地说,"而是缺乏真正适合虚拟空间的内容逻辑。"
蔡浩宇放下酒杯:"详细说说?"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如烟流畅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她从人机交互讲到认知心理学,再谈到内容生产管线的重构。杨龙注意到,她说话时习惯用左手比划,无名指上有一道淡淡的疤痕——像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