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勇气

作品: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作者:素小匠|分类:其他|更新:2025-05-18 05:28:07|字数:8006字

"就像《头号玩家》里的绿洲?"

"不。"杨龙摇头,"比那更真实,更......"他顿了顿,寻找着合适的词汇,"更人性化。不是逃避现实的虚拟世界,而是拓展现实的可能。"

豆豆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最近说话越来越像哲学家了。"

"跟蔡浩宇学的。"杨龙轻笑,揽住她的肩膀,"走吧,天要黑了。"

他们沿着湖边慢慢走着,身后是渐渐亮起的城市灯火。在这个平凡的冬日傍晚,关于未来虚拟世界的构想,似乎也变得触手可及起来。

旧金山国际机场,杨龙和蔡浩宇刚下飞机就被斯坦福派来的专车接走。车窗外,硅谷的阳光依然明媚,道路两旁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低矮的科技公司办公楼,与杭州的都市景观截然不同。

"第一次来?"蔡浩宇问。

"这一世是第一次。"杨龙下意识回答,随即意识到失言,赶紧补充,"我是说,这个时代是第一次。"

蔡浩宇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但没多问。

斯坦福的实验室比想象中朴素,白色的墙壁上挂满了专利证书和研究论文。接待他们的是神经工程学教授李维,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美籍华人。

"我们最新的突破在这里。"李维带他们来到一个布满仪器的房间,指着中央的环形设备,"这是第七代非侵入式BCI,信号采集精度比上一代提高了60%。"

杨龙戴上测试用的头盔,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简单的虚拟界面。通过集中注意力,他能够选择界面上的图标,但操作有明显的延迟和误差。

"目前主要用于渐冻症患者的沟通。"李维解释道,"要用于游戏控制,至少还需要五到十年的改进。"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参观了Meta的 Reality Labs和索尼的研发中心。每一家都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demo,但又都坦承距离大规模商用还很遥远。

在回国的飞机上,蔡浩宇翻看着厚厚的笔记,眉头紧锁:"所有技术都在进步,但没有一项达到我们的需求。"

杨龙望着舷窗外的云海,平静地说:"所以按原计划走,2027年先推出PC版。"

"然后呢?"

"然后继续研发,等待技术成熟的那一天。"杨龙调整了一下座椅靠背,"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总会等到的。"

飞机穿过云层,轻微的颠簸中,杨龙想起了豆苗和陆子浮——那两个在游戏世界里探索无限可能的年轻人。他们这一代,或许真能看到那个理想中的虚拟世界成为现实。

而他和蔡浩宇要做的,就是为那个未来铺好第一块基石。

杭州的冬夜静谧而深沉,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的几盏路灯在夜色中孤独地亮着。杨龙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目光落在远处模糊的天际线上。

桌上的文件摊开着——斯坦福的脑机接口研究报告、Meta的VR技术路线图、索尼的触觉反馈专利,还有一份辰星内部的技术评估。这些资料他反复翻阅了无数遍,纸张边缘已经微微卷曲。

2025年越来越近了。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曾经,他对未来十年的游戏行业发展趋势了如指掌,每一个风口、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清晰地刻在记忆里。但现在,那些记忆正在迅速失去价值——市场已经因为他的介入而改变,技术的发展轨迹也与他所知的大不相同。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豆豆披着睡袍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

"还不睡?"她将牛奶放在桌上,目光扫过那些文件,"这些不是都看过了吗?"

杨龙接过牛奶,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指尖:"我在想......"他顿了顿,"如果倾尽所有资源去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到底能不能成功。"

豆豆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睡袍的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锁骨处的一小片肌肤。窗外微弱的光线映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怎么突然这么犹豫?"她轻声问,"这不像你。"

杨龙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技术进步比预期慢,市场需求也不明朗。要真正实现我们构想的'辰星OL',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

"所以呢?"豆豆的目光直视着他,"你是在担心投资回报周期太长?"

"我是在想......"杨龙斟酌着词句,"值不值得赌上辰星的全部未来。"

豆豆静静地看着他,突然笑了:"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保守了?"

她站起身,走到杨龙身边,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技术文件:"当年在哈尔滨,我们连下个月的房租都凑不齐的时候,你就敢把所有积蓄投进创立辰星。"

杨龙想起那个狭小的办公室,想起豆豆熬夜画原画的侧脸,想起他们一起啃着方便面调试代码的日子。那时的辰星还只是一个空壳,连第一个项目都还没有着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方便以后阅读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第76章 勇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第76章 勇气并对游戏时空的第二次告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