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血肉年轮
江水灌入鼻腔的瞬间,我意识到这不再是濒死的幻觉。
浑浊的浪涛倒卷着拍打在脸上,带着浓重的金属腥锈味。我挣扎着仰头,看到整段长江像被无形巨手提起的绸缎,水浪违背重力地向天空攀升。无数青铜薄片在浪尖闪烁,每一片都映着支离破碎的天空。我的视网膜上残留着最后一帧画面——北斗卫星解体时爆发的青铜枝桠,此刻正在电离层蔓延成遮天蔽日的树冠。
**咕噜——**
气管里呛进的水带着细密的金属颗粒。舌尖尝到的不是泥沙的土腥,而是老式变压器漏油的刺鼻味道。我在湍急的逆流中抓住一截浮木,掌心立刻传来钻心的疼痛——那根本不是木头,而是某种生物的肋骨,表面覆盖着正在生长的青铜锈斑。
"咳...咳咳!"
吐出的水珠在半空凝固,像被施了定身法的雨滴。我惊恐地发现每颗水珠里都封存着微缩的《少年科学》杂志内页,1958年创刊号上"向科学进军"的标语在水膜折射下扭曲成"向载体献祭"。
胸腔突然传来诡异的蠕动感。
低头看去,骨瓷化的皮肤已经蔓延到胸骨中段。本该是心脏的位置,皮肤下清晰可见树状的青铜脉络在搏动。最粗的那根主脉分出七条枝杈,每根枝梢都连接着不同形状的脏器碎片:
- 左上枝缠绕着半金属化的肺叶,肺泡表面布满《少年科学》的微型刊号
- 右下枝刺入的肝脏碎片上,胆管排列成北斗七星图案
- 中央主干末端那颗核桃大小的青铜心脏,表面刻着"1958-2010"的凸起年轮
**砰!**
身旁的江面突然炸开,小吴的尸体浮了上来。他的眼窝里那簇玉琮晶体已经贯穿颅骨,十二节纹路间流动着暗红色液体。当我颤抖的手指触碰到晶体表面时,一道全息影像突然投射在凝固的浪涛上——
1987年冬,703所地下室。
父亲穿着染血的白色实验服,正将一颗完全相同的玉琮嵌入某台老式计算机的卡槽。那是台改装过的东方红-2型计算机,原本显示波形的示波管屏幕上,此刻正跳动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图像:
七具婴儿标本浸泡在青铜溶液里,他们的脐带连着一株微型青铜树。树干表面浮现的纹路,与此刻我胸腔内的脉络一模一样。
"第924次载体实验。"父亲的声音从玉琮晶体里传来,"年轮证实时空可塑性..."他突然转头看向监控摄像头,布满血丝的眼睛仿佛穿透三十三年的光阴直视着我,"当第八个年轮闭合时......"
全息影像突然扭曲,变成2010年的卫星发射控制中心。某块监控屏反射的画面里,刚升空的北斗卫星表面突然裂开,伸出的青铜枝条与此刻太空中生长的巨树如出一辙。
**咔嚓——**
小吴的尸体突然痉挛,玉琮晶体裂开蛛网般的纹路。暗红液体涌出,在江面形成血字:
**"载体即年轮"**
我发疯似的撕开胸口的衣服。皮肤下那棵"树"的年轮标记正在疯狂旋转,1958到2010的刻度间,渐渐浮现出第八道未完成的刻痕——
它指向今天的日期。
第二节 机械溯流
江水突然停止了流动。
整条长江在这一刻凝固成一面巨大的青铜镜,倒映着天空中那株遮天蔽日的青铜巨树。我的双脚陷在镜面般的江水里,每一步都激起一圈圈金属波纹。波纹扩散到十米开外时,突然凝固成齿轮状的冰晶。
"咔嚓——"
脚下的"镜面"裂开一道缝隙。我俯身查看,裂缝中渗出的是粘稠的黑色机油,散发着老式柴油发动机特有的刺鼻气味。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机油里漂浮着无数细小的青铜齿轮,每个齿轮的齿牙上都刻着《少年科学》的刊号。
轰隆!
江心突然炸开七道水柱。七尊青铜人像破水而出,但它们已经不再是古朴的文物——这些三米高的机械体浑身布满精密齿轮,关节处延伸出液压管道,胸腔是透明的观察窗。每尊人像的"心脏"位置都悬浮着一本不同年代的《少年科学》杂志:
- 1958年创刊号在1号机体内缓缓翻页
- 1974年兵马俑特刊在3号机体内泛着血锈
- 1999年北斗卫星专题在7号机体内投射出全息星图
第三尊人像突然单膝跪地,机械手掌插入江滩。它的五指变形为钻头,在沙土中掘出三米深的坑洞。当金属手指收回时,掌心托着一台锈迹斑斑的"熊猫"牌磁带录音机——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703所标配的现场记录设备。
我按下播放键,磁带开始转动,发出沙沙的电流声。
"地脉实验第924次记录。"父亲的声音带着实验室特有的回响,"青铜树年轮证明时空具有可塑性......警告!根系开始倒生长......重复,根系开始倒生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