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喜欢洗冷水澡、这个习惯从部队开始一直坚持到大学。
每年一般是从4月中下旬开始、可以根据气温持续到10月底或11月初。
吃过晚饭用冷水洗澡,晚上在教室再看书,头脑十分清醒。
突然,教学楼又停电了,同学们纷纷撤离都回了宿舍。
忆江南更喜欢待在教室,她准备了一根蜡烛、在黑暗中忽闪忽闪;在摇曳不定的烛光下写日记,那更是思潮如涌。
林志高站在课桌的过道旁边,一个劲地催促“班长,这个光线对眼睛不好、还是早点回宿舍去看书吧”。
饶立夏正好就走进了教室,忆江南一看,连忙招呼“你来的正好,有些英语上的问题,我想问问你”。
林志高同学。好像有点不太高兴了、悻悻而去。
饶立夏在课桌对面坐下,他回答了提问以后、两人又核对过一下各自翻译的新课文,再继续上次的谈话。
从分析周围环境和人开始、第一个问题就是对领导关系的剖析。
两人都意识到了,通过到大学一年多的实践,我们都希望与年级领导建立起一种兄长和朋友式的亲密关系,我们都太理想化了。
感觉到的仅是在职责范围内的使用和完成任务;搞政工的领导与授课老师那种天差地别。
专业教师属于授业传道的人,他们的职业要求比较纯粹,至多是专业水平和表达水平高低的差异。
目前他们遇到的最直接的政工领导就是两种类型:
一种是圆滑地搞一点私人感情、一旦没有使用价值了,哪怕是曾经表示欣赏的学生、如今也会感觉到一种冷淡、隔阂和距离;
一种是原则性强、却因主观自信固执片面,在学生干部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不能给予理解支持,只有实用主义。
学生干部们应该不要盲从、不要迷信任何人和事,要先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个问题是年轻人如何探索生活、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
是妥协性的融入还是保持卓然独立式的前行、哪怕承担种种不理解、种种认知不同的人为障碍。
按照马斯诺五大层次需求理论:
一、生理需求:食物和衣服;——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二、安全需求:工作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三、社交需求:友谊、爱情、性亲密——归属与爱的需求、与别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比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社会需要,也就是社会与爱的需要。
四、尊重需求:自尊和他尊:——满足他人对自己认可的,又能满足自己对自己认可的需求,如名誉、地位、尊严、自信、自尊 、承认都属于尊重需求的范畴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第一、第二层次是最基本的需求,人人需要必不可少、在物质贫乏不能满足欲望的时候,人们的生存可以几无差距;70年代的中国,性和财产都还是属于有禁忌的范围,不可作为话题。
从第三层次开始,人们之间的需求就开始有了高低差别之分化;第三、四、五层次需求越高的人,越是不容易妥协性的融入,越是会卓然独立式的前行。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理解恩格斯的名言“原则不是出发点”,主观的愿望再美好,也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年轻人热情高干劲大,也要避免片面焦躁偏激;也许还要研究一下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处世方法。
两个年轻人,就在一个停电的晚上,进行了一次跳跃式的思想交流。
饶立夏看到了忆江南的思想敏锐和思维成熟,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她对理想信念人生环境、人群与个人关系方面的思索……“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女性”,这是他的印象。
忆江南从饶立夏的身上,看到了他的毅力,每天晚上只睡4个多小时、早上不到五点就来到教室背英语单词、晚上常常学到深夜;他一边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涯的各种经验、一边刻苦钻研学习,用学习成绩来坚定自己……忆江南觉得自己需要好好向他学习。
就学习他那种精力的高度集中和时间充分利用的程度、加上特定范围内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入性。
忆江南从来都相信“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昏暗的蜡烛下、一次阶段性小结的思想交流,都感觉到了思维的小火花、是对心灵的一次光照。
有的人接触时间虽然很短却能印象深刻、有的人朝夕相处却毫无印象、这就是人与人关系中的契合度。
劳动开始了。
第七天,接受了一个新任务——拆除“存尸间”通气孔墙;好些同学一听到是这种地方,都闪的远远的,接受不了都不愿意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