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不做生活的盲人

作品:工农兵大学生|作者:艾叶子|分类:现言|更新:2025-05-16 21:40:37|字数:5288字

,忆江南认为,任何事情任何人如何对待,总是要有一个原则,不考虑那么一些外在的因素,按照自己的本心对待就好了。

以她参加工作多年来的体会,就是多多看书、观察学习、独立思考,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做到“理论通达心里明亮,行动坚定不再动摇”

忆江南有一句名言:绝不做生活中的盲人!

两人经过一番分析明白问题所在,统一思想:“同等尊重两位领导,绝不站队不厚此薄彼;如两位领导有分歧,以开会决议执行;无关大局的事情,该办还得办”。

倪子祥心悦诚服,伸出了手:“你给我一本这样的书看看吧,以后考政治课之前,你要好好的辅导我一下”。

“社会潮流已经在向前发展,要打开眼界放眼未来了!你想走的更高更远,必须明白自己的目标、选择好自己的道路,绝不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这是最根本的独立思考,目标决定道路,选择重于蛮干、哪里有捷径可走。

这是一次理智而心平气和的谈话,忆江南已经在着眼未来了,倪子祥却还没有想到那么远的事情呢。

在这位学姐的启发分析再加上期盼面前,不知道他能否真正独立、尽快成长起来。

没过几天,曾副书记报考北大研究生的事情就被传言泡汤了。

客观原因是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经济专业都还没有恢复招考研究生;主观原因是曾书记自觉外语还需要再加强复习。

还听说了,学校对他报考研究生迟迟没有表态。

忆江南收到了常将军的来信,他们那个学院那个专业还没有研究生班的招考计划,如果改换专业,他自己还没有思想准备,只好以后再争取吧。

最近,浮州市新华书店一共进货100本《医用药理学》,此书内容丰富而全面,这是最新编权威专业书籍。仅仅医学院的学生就500多人,还有地区、市区各级医院的药剂科、药店、制药厂需求量起码要数千册才行。

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同学们全部出动,来了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去求购这本书了。

忆江南被大家寄予了厚望“你的战友、熟人那么多,能不能找他们帮帮忙”?

利用自习时间,忆江南专程跑到浮州干休所找到一位萧赣湘伯伯,他原是安源煤矿的挖煤工人、那可是192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老资格局长了。

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的着名领导人、19世纪20年代搞工人运动的时期,萧赣湘就参加了最有名的《安源大罢工》。

随后,离开家乡参加红军南征北战数十年。

他的部下在解放以后还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因为没有文化,全国解放以后,这么老资格的他就在广州市当了一位局长。

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萧伯伯被下放到了浮州干休所。

另外一位是王兰妮阿姨,她在延安时期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宣传队队员,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唱山歌名动延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董必武就是她的入党介绍人。

王阿姨带着5个孩子回到了丈夫的故乡、住进了浮州干休所。

她的女儿陈茜茜还是忆江南发小程宜萍的同学,她早几年已经大学毕业了,也是工农兵大学生。

她可是斗胆包天,找了一个比她小6岁的丈夫,小日子还过得和和美美。

她的家人都担心,男孩子年纪太小,这两人是否能过到头。

她却说:“丁玲丈夫比她小13岁,我找的这个比他们的年龄差距小了一半,我还怕什么?”

浮州军分区的首任司令赵叔叔,他是这座城市的解放者、建设者,早就已经变成了地道的浮州人了。

赵叔叔一听是学习的必需参考书,亲自带着忆江南去找新华书店的彭主任。

文革前,他曾经是当经理的、现在是革委会主任;看到老首长亲自带人来买书,非常客气,让座倒茶非常热情。

听说是需要《医用药理学》的,马上回答“这本书,早就抢光了,要的人太多了,我们已经派人去省城新华书店紧急采购去了,出版社肯定还要大量加印的”。

拜托彭主任等书到了以后,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来取书,这还是看在赵叔叔的面子上,才特事特办同意预留出来5本,也就是通俗的说法“开后门买书”。

忆江南拜托这三位帮忙买书,多少会有一些希望的吧,那就需要再等几天看看结果了。

忆江南还要赶回学校去上自习呢,谢绝了赵叔叔留下吃饭的邀请,陈阿姨硬是塞了3个大橘子,装进了她的军用书包里。

一进校门,就看到倪子祥正坐在大门口旁边的草地上看书,原来他最聪明,居然堵在这里等书呢。

他满怀希望的走近问道:“怎么样,书搞到了没有”?

“再等几天吧,已经预定了5本,多了,人家不肯给,只能再想其他的办法”,忆江南扔了一个橘子给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工农兵大学生》,方便以后阅读工农兵大学生第94章 不做生活的盲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农兵大学生第94章 不做生活的盲人并对工农兵大学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