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轩取出一粒金丹,放入陶罐:“此丹名曰‘忘忧’,非让您忘记苦厄,而是让您记得:苦厄如灶灰,虽脏手,却能肥田。您看这红薯,正是长在灶灰堆里,才格外香甜。”
老妪尝了口汤,忽然笑了,满脸皱纹如菊花绽放:“真甜,像是年轻时丈夫采的野蜜。”
夜深人静,童子枕着老妪膝盖睡去,嘴角还沾着粥渍。蔡佳轩在门上画了道平安符,竹杖挑起一盏气死风灯,悬于檐下。
“明日会有流民路过,”王嘉馨将半袋粟米藏在灶台后,“这灯能照十里路,这米能煮百碗粥。”
老妪送至村口,忽见北斗横天,银河耿耿。蔡佳轩负手而立,竹杖指向涡水:“阿婆看这流水,看似东去不返,却滋养两岸良田。人生亦如流水,逝者自逝,生者当耕。”
老妪忽然跪下叩首:“多谢仙长点化,老身今后每日多添一捆柴,让这灶火照亮更多夜行人。”
王嘉馨扶起她,摘下鬓间玉簪,插在老妪发髻:“此簪名曰‘暖玉’,冬夜可暖手,春夜可驱蚊。阿婆若想念我们,便看看灶火,那里有万千星光,皆是世人未灭的心愿。”
二人踏月而行,童子忽然从茅舍追出,举着萤火虫灯笼:“神仙哥哥,神仙姐姐!萤火虫说,它看见阿爹了,阿爹说谢谢你们!”
蔡佳轩回首,见老妪正往灶膛添柴,火光映红她的脸,映得整个村落都暖起来。他忽然领悟:所谓天道轮回,不在天宫地府,而在这人间灶火、童子笑靥、老妪白发之中。
他握紧她的手,竹杖轻点水面,竟在涡水上踏出一道星光桥:“因她看透了‘阴晴圆缺’亦是无常,便把相思化作月光,遍洒人间。正如我们,把道心化作灶火,暖尽寒夜。”
夜风拂过,远处传来老妪的歌声,苍凉而温暖:“灶火红红照九州,生也悠悠,死也悠悠。不如煨壶粗茶酒,春也风流,秋也风流。”
二人相视一笑,携手走向茫茫夜色。身后,童子的萤火虫灯笼与老妪的灶火遥相辉映,恰似两颗永不熄灭的星辰,在无常的人间,照亮轮回的渡口。
喜欢竹杖奇缘录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竹杖奇缘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