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备

作品:中国历代名人大鉴|作者:张一疯|分类:其他|更新:2025-05-13 06:47:21|字数:35438字

· 诸葛亮入川支援:为了加快夺取益州的进程,刘备急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从荆州入川支援。他们沿长江而上,一路攻克多个城池,与刘备会师。

· 刘璋投降:在刘备大军的包围下,雒城最终被攻破。随后,刘备率军包围成都。此时,成都城内尚有精兵三万,粮草可支撑一年,但刘璋为了避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选择开城投降。刘备顺利入主益州。

(4)双方实力与策略对比

对比项

刘备

刘璋

军队实力

军队虽数量不多,但将领勇猛,士兵战斗力较强,且有诸葛亮、庞统等智谋之士辅佐

益州军队数量众多,但战斗力参差不齐,将领指挥能力相对较弱

战略策略

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善于利用刘璋内部的矛盾,争取人心

内部矛盾重重,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对刘备的意图判断失误

人心所向

刘备以仁义着称,入川后广施恩德,得到了益州部分百姓和士人的支持

刘璋统治期间,政治腐败,百姓对其统治不满

刘备能够成功入主益州,一方面得益于他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出色的用人之道,另一方面也与刘璋内部的矛盾和失误有关。益州的占领,使刘备集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汉中称王

汉中,地处益州咽喉要地,进可图关中,退可守益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曹操在击败张鲁后占据汉中,对刘备的益州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障益州的安全,实现“隆中对”中跨有荆、益,进而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刘备决定发动汉中之战。

在战略决策上,刘备充分展现了他的果敢与智慧。他派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将领屯兵下辩,牵制曹军主力,自己则亲率大军进攻阳平关。然而,初期战事并不顺利,刘备在阳平关与曹军陷入僵持。但他并未气馁,果断调整战略,放弃阳平关,南渡汉水,于定军山扎营。在定军山一役中,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派黄忠居高临下发动突袭,斩杀了曹军名将夏侯渊,一举扭转了战局。此后,曹操亲自率军前来救援,但刘备坚守不出,消耗曹军粮草。曹操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刘备成功占据汉中。

汉中之战的胜利,意义重大。它不仅巩固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使益州有了更为广阔的战略缓冲地带,还极大地提升了蜀汉军队的士气和威望。此役让天下人看到了刘备集团的实力,增强了各方对刘备的信心,为刘备称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刘备在群臣的拥戴下,于汉中称王。称王这一举措,对蜀汉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政治层面来看,称王使刘备的政权具有了更高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在当时汉室衰微的背景下,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王,能够吸引更多忠于汉室的人才和民众归附,进一步壮大了蜀汉的势力。同时,称王也有助于刘备在内部建立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加强对政权的管理和统治。

从军事层面而言,称王激励了蜀汉将士的斗志,使他们更加坚定地为蜀汉政权而战。刘备称王之后,蜀汉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外交层面来讲,刘备称王向其他势力展示了蜀汉的实力和决心,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这使得东吴在与蜀汉的关系上更加谨慎,也让曹魏不得不重新审视蜀汉的威胁。

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汉中之战的胜利和称王之举,正是刘备这种品质和才能的体现。他凭借着卓越的战略决策和领导能力,在乱世中逐渐崛起,为蜀汉政权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夷陵之战与病逝

汉中称王之后,刘备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但随后局势急转直下。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擒杀,这一事件成为了夷陵之战的导火索。荆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是刘备集团实现“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关键一环,失去荆州不仅意味着战略布局被打乱,更让刘备痛心于关羽的离世。出于兄弟情义与战略考量,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发动对东吴的战争。

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亲率蜀汉大军,对东吴发起大规模进攻。战争初期,蜀军势如破竹。刘备派吴班、冯习等将领率领前锋部队,在巫地击败东吴李异、刘阿等部,顺利占领秭归。随后,蜀军水陆并进,深入吴境。东吴方面,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等将领抵御蜀军。陆逊分析了双方的形势,认为蜀军士气正盛,且居高守险,不宜立即决战,于是决定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等待时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军的弱点逐渐暴露。由于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加上天气炎热,蜀军士兵疲惫不堪。刘备为了避暑,将水军移驻陆地,在山林中扎营,连营七百余里。陆逊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决定发动反攻。他采用火攻的战术,命令士兵各持茅草,趁夜突袭蜀营,顺风放火。火势迅速蔓延,蜀军大乱。陆逊乘势率领吴军全线出击,蜀军全面溃败。刘备在混乱中仅率少数人马突围,逃至白帝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历代名人大鉴》,方便以后阅读中国历代名人大鉴第4章 刘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历代名人大鉴第4章 刘备并对中国历代名人大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