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汉桓帝:刘志

作品: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作者:C龙山|分类:其他|更新:2025-05-11 19:47:34|字数:8368字

诛灭梁冀后,刘志论功行赏,将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和唐衡进封为侯,世称“五侯”。从此,朝政大权又落入了宦官手中。然而,刘志很快就发现,这五侯及其亲属比梁冀更加贪婪放纵、专横跋扈。他们不仅生活奢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侵夺百姓的财产,还在各地安插亲故爪牙,任人唯亲,导致吏治极端败坏,贪污、请托之风盛行,法纪荡然无存。

面对宦官的胡作非为,刘志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对五侯加以限制。延熹八年(165年),司隶校尉韩演奏言左悺罪恶,及其兄太仆南乡侯左称在乡里侵扰官吏百姓,刘志立刻准奏,左悺和左称被迫自杀。韩演又上奏具瑗的哥哥具恭有贪污罪,刘志召具恭回京师,交由廷尉处理。具瑗也主动到监狱认罪,并交还东武侯的印信,刘志下诏贬具瑗为都乡侯,并将单超和徐璜、唐衡的继承人降为乡侯,他们的子弟得分封的人一律免爵。“五侯”被清算后,刘志任用了新一批宦官,可这些新宦官上台后,同样残暴专横,鱼肉百姓,东汉的政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除了内部的政治斗争,刘志在位期间,东汉还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和社会矛盾。元嘉元年(151年)至延熹二年(159年),匈奴、武陵蛮、乌桓、鲜卑等地多次发生叛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各地起义不断。为了平息叛乱,刘志任命张奂、李膺、段颎等将领出兵平叛。这些将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经过多次艰苦的战斗,终于稳定了边疆局势,使战乱波及的范围没有继续扩大。

在经济方面,由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加上边疆战事频繁,东汉的国库逐渐空虚。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刘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永寿元年(155年)二月,司隶与冀州发生饥荒,刘志下令实行借粮赈灾,要求州郡赈济贫弱百姓,向王侯吏民借粮来赈灾,借百姓吏民之粮支付现金,借王侯之粮用他们的租税来抵偿。同年六月,洛水泛滥,冲毁了鸿德苑,南阳也遭水患,刘志下诏免除太山、琅琊地区遭遇贼寇的百姓三年的租、赋、更、算,并让郡县寻找因水灾而死亡或流亡而尸骨无存的人的尸骨进行埋葬,对受灾严重的百姓给予谷物等物资救助。然而,这些措施只是暂时缓解了百姓的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汉的经济问题。

延熹四年(161年)秋七月,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数民族起义,战火波及到三辅地区。为了减少中央财政的负担,刘志下了一道“降薪令”,减发公卿以下百官的俸禄,借贷王、侯的一半租税。同时,他还下令卖官,出售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等官爵,不同官职价格不同。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却为东汉的政治腐败埋下了更深的隐患,直接消泯了朝廷官职的尊贵性和正当性,造成官员录用、考核、升迁等秩序的混乱,破坏了朝廷纲纪,还变相鼓励贪官污吏搜刮百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

延熹八年(165年)八月,刘志又下令郡国有田的人每市交10钱为税,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但也让农民的生计更加艰难。

在文化方面,刘志尊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原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他在位期间,天竺国多次从日南郡外来洛阳朝贡,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延熹九年(166年),古罗马大秦王安敦遣派使者从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到洛阳给刘志朝贡,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首次记载,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正式开始,东西方两大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条路线也首次正式打通并延伸到了欧洲。

然而,刘志在政治上的举措却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当时,文人清流集团对宦官乱政极为不满,他们联合太学生,共同反对宦官干政。南阳太守成瑨逮捕了与宦官关系较好的富商张泛,太原太守刘质派郡吏王允在汝南逮捕了宫廷内侍赵津,二人都在朝廷颁布赦令后依然将犯人诛杀。宦官们借机向刘志进谗言,诬陷成瑨和刘质。刘志大怒,将成瑨、刘质召回京师,关入监狱。有关官吏秉承宦官的旨意,奏报成瑨和刘质罪大恶极,应斩首示众,刘志将他们逮捕下狱,交由廷尉议罪,最终成瑨和刘质死在狱中。

此事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宦官斗争。大臣李膺、太尉陈蕃及南阳太守王畅都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他们联合太学生,与宦官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宦官唐衡、左悺等向刘志诬陷杜乔和李固,说他们与太学生、郡国生徒“共为部党,诽谤朝廷,疑乱风俗”。刘志听信了宦官的谗言,将李膺、杜密、陈实、范滂等二百多人关进监狱,诏令全国逮捕党人。陈蕃上书相救,也被罢免,反宦斗争受挫。第二年,在窦武的请求下,刘志对党人略微宽恕,下诏赦归田里,但规定他们都终生禁锢,不能做官,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导致许多清正的官员被禁锢,宦官更加为所欲为,国事日非,加以言路阻塞,使地主阶级中正直的知识分子愤懑不平,部分名士消极地避世。

永康元年(167年),东羌、先零五六千人进攻关中,夏,攻灭长安、雍两营,杀千余人;十月,岸尾、摩蟞诸羌复攻三辅;当煎诸种羌四千人,欲攻武威,段颎追击于鸾鸟(今甘肃武威南),一举将其击败。然而,长期的战争和内部政治的混乱,已经让东汉王朝疲惫不堪。同年十二月,刘志病死于洛阳宫中德阳前殿,终年36岁。他死后葬于宣陵,谥号为“孝桓皇帝”,庙号为“威宗”,不过东汉末年董卓当权时,刘志的庙号被取消。

刘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无奈与挣扎。他从一个被操控的傀儡皇帝,努力成长为试图掌控全局的帝王,却始终未能摆脱权力的束缚和政治的漩涡。他在位期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东汉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交替专权,这些努力都未能从根本上挽救东汉王朝走向衰落的命运。他的故事,成为了东汉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也让后人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喜欢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方便以后阅读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第27章 汉桓帝:刘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第27章 汉桓帝:刘志并对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