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站在青藏高原的基地指挥中心,全息屏幕上悬浮着「天柱计划」的三维模型——这是他耗时三年主导研发的太空电梯系统。整座电梯由纳米碳管复合材料构成的「太空缆绳」贯穿平流层,地面基站形如巨型齿轮,与同步轨道上的「天宫中枢站」通过量子引力锚点锁定。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检测到太空电梯材料抗辐射阈值突破临界值,奖励预加载:二阶文明曲率引擎理论碎片。」
「启动全频段辐射模拟。」林宇按下红色按钮,实验舱内的缆绳样本瞬间被伽马射线、太阳风粒子流包裹。监测屏上,传统航天材料如钛合金在辐射下迅速脆化,而纳米碳管缆绳表面却泛起一层淡淡的能量光晕——那是系统奖励的「等离子体防护涂层」技术在自动激活。
「林院士,欧洲航天局声称我们窃取了他们的太空电梯专利。」助理推来实时新闻,画面中某国官员正挥舞着文件大放厥词,「他们联合了三个科技联盟,要求启动国际技术仲裁。」
林宇冷笑一声,指尖在全息键盘上飞速敲击。大屏幕切换为技术比对界面:欧洲方案采用传统碳纤维,载荷极限不足百吨;而「天柱计划」的纳米碳管缆绳不仅承重突破万吨级,更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空间粒子收集器」,能将宇宙射线转化为电梯运行的能源。「告诉他们,」林宇掷地有声,「真正的科技突破从来不是靠抄袭,而是来自对未知的敬畏与创新。」
三天后,当欧洲代表团踏入青藏高原的实验室,眼前的景象令他们目瞪口呆:长达十万公里的缆绳在晨光中如同一道银色天路,地面基站的粒子加速器正将一束束物资以亚音速送往太空。一位白发教授颤抖着抚摸缆绳样本:「这...这是量子级别的材料编织技术,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林宇递过去一份技术白皮书,封面印着烫金的「中国制造」。书中详细记载了从石墨烯原子层堆叠到碳管量子纠缠键合的全流程,每一个公式都凝聚着他和团队的心血。「科技竞争不是零和博弈,」他看着远处正在组装的「天宫中枢站」,「但我们绝不会在核心技术上妥协半步。」
反物质引擎的轰呜
系统突然在深夜发出刺耳警报:「检测到太阳系边缘出现异常引力波动,疑似高级文明探测器逼近。」林宇被紧急召入地下掩体,全息星图上,一个闪烁着幽蓝光芒的不明物体正以0.1倍光速向地球驶来。
「常规武器对其无效,」国防部长面色凝重,「对方的能量护盾能偏转所有电磁攻击。」
林宇调出系统商城界面,目光锁定在「反物质引擎技术」上。这项需要十亿科技点的终极技术,是他攒了五年才勉强够兑换的。「启动引擎逆向工程,」他咬咬牙,「给我七十二小时。」
反物质实验室里,磁约束容器中跳动着豌豆大小的反物质粒子,每一颗都蕴含着相当于十万吨TNT的能量。林宇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反物质的湮灭能量稳定导出并转化为推进力。他突然想起系统曾奖励的「量子场稳定器」技术,立刻指挥团队将其改装为引擎的核心部件。
当第一台反物质引擎原型机启动时,整个实验室被耀眼的蓝白色光芒笼罩。监测数据显示,引擎喷射的反物质流速度达到0.3倍光速,产生的推力足以推动小型行星改变轨道。「给我接太空军指挥部,」林宇摘下防护眼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有办法应对外星探测器了。」
三艘搭载反物质引擎的「华夏号」星际战舰腾空而起,在地球轨道上组成战斗阵型。当外星探测器进入射程,战舰同时启动引擎,六道反物质光束划破夜空,如同一把把宇宙手术刀,精准切割着探测器的能量护盾。
远处的探测器在攻击下剧烈震颤,最终化作一团绚丽的能量烟花。地球上的观测站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林宇却陷入沉思——这次危机让他意识到,宇宙中还有更强大的文明存在,人类的科技发展之路,还远未到终点。
喜欢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