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先生,夏国大使送来的礼物。"秘书捧着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子。
总理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用藏南特产茶叶制成的茶砖,每块茶砖上都压着中印双语的金色字样:"邻居好,赛金宝"。盒底还附了张全息邀请函:欢迎参加下个月的喜马拉雅经济论坛,届时将展示新型高原铁路技术。
与此同时,在曼谷的"中山纪念堂"前,秃子政权的最后一位老兵正在给游客讲故事。老人胸前的勋章在热带阳光下闪闪发亮,智能助听器将各国游客的问题实时翻译成中文。
"那时候啊,我们坐着鹰酱军舰来南洋..."老人的目光越过纪念堂的飞檐,仿佛看到了六十年前的硝烟,"谁能想到现在曼谷到昆明的铁路,跑的都是夏国造的'友谊号'动车组呢?"
几个台湾来的游客听得入神。自从台湾回归后,岛上来南洋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智能导游机器人举着三色小旗招呼:"各位团友请注意,十五分钟后将参观夏文化友谊工业园的智能工厂。"
火星前哨(2025年)
火星表面的"赤县神州"考察站里,警报声突然响彻整个基地。夏国工程师老李盯着生态舱的监测屏幕,手指微微发抖:"快看!土壤样本显示有机物痕迹!"
鹰酱地质学家史密斯立刻凑过来,他的智能眼镜自动切换成分子分析模式:"上帝啊...这可能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碳元素排列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大毛生物学家彼得洛娃已经打开了全息记录仪:"同志们,建议立即启动'诺亚方舟'预案。"她说的是一套秘密准备的星际移民计划,三国科学家为此已经筹备了十年。
在基地的中央控制室,三国国旗并排悬挂。墙上的电子屏显示着地球时间:2025年7月14日。这正是六十年前陈长安在日内瓦首次提出太空合作构想的日子。
"收到地球指令,"通讯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将今天定为'星际和平日'。"
突然,所有屏幕同时闪烁起来。一段加密视频自动播放,画面中是年轻的陈长安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人类终将走向星辰大海,但请记住,我们带去的应该是和平,而非纷争..."
告别与新生(2008年深秋)
陈长安的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按照他的遗嘱,葬礼采用中西合璧的仪式。灵柩上覆盖着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旗帜,在阳光下会交替显示三国国旗的图案。
前来吊唁的队伍排出了两公里。人群中不仅有各国政要,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兵捧着泛黄的照片,那是1949年他在永明城与陈长安的合影;几个小学生戴着3D眼镜,通过AR技术观看陈长安的生平事迹。
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特殊的吊唁者:鹰酱国务卿威尔逊三世、大毛外长拉夫罗夫,以及倭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中村一郎。他们共同捧着一个水晶容器,里面是从日内瓦湖、永明城海和纽约港取来的水样混合体。
"父亲临终前说,"威尔逊三世致辞道,"陈先生教会我们最宝贵的一课: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葬礼结束后,王总师打开了那个神秘的U盘。全息投影显示出复杂的航天器设计图,标题是《"天舟"星际殖民舰概念设计》。图纸角落有一行小字:"给百年后的人类——当你们看到这份图纸时,希望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课本上的名词。"
星辰永耀(2028年)
在"昆仑"空间站的观测舱,三国宇航员正在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舱内漂浮着三个密封胶囊,分别装着从地球带来的土壤:夏国的黄土高原、鹰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毛的西伯利亚冻土。
"按照陈老的遗愿,"夏国指令长周天宇说道,"今天我们将把这些地球的礼物,送往正在建设中的火星永久基地。"
鹰酱宇航员杰克逊调整着发射轨道:"轨道计算完成,预计90天后抵达火星。胶囊里还装有三国农作物的种子,以及...陈老骨灰的一部分。"
大毛宇航员彼得罗娃按下发射按钮:"愿地球的和平,能在火星延续。"
在发射的瞬间,空间站的所有屏幕同时亮起,显示出一段从未公开过的影像。年轻的陈长安站在日内瓦湖畔,对着镜头说:"未来的朋友们,当你们在星辰间遨游时,请记住: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是飞船,而是和平共处的智慧..."
在地球上,无数人通过量子通讯网络观看了这一幕。上海外滩的大屏幕前,有人举起三色荧光棒轻轻摇晃;永明城的海滨公园里,孩子们把写满祝福的电子纸船放入大海;日内瓦湖畔,当年的谈判旧址前摆满了会发光的新型全息花束。
而在曼谷的一家老茶馆里,电视新闻正播放着火星基地的最新进展。白发苍苍的老兵抿了口茶,对身旁的年轻人说:"这世道啊,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年轻人笑着展开折叠手机:"爷爷您看,这是太空旅行社的广告,说下个月就要开通地球到月球的定期航班了!"
老人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哈哈大笑:"好啊!等到了那天,你给我买张票,我要去月亮上看看地球长啥样!"
就在这一刻,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天眼"卫星群捕捉到了一个奇妙的天文现象:在火星方向的夜空中,三颗人造卫星恰好排成了当年日内瓦会议桌上那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这个图像被永远保存在联合国总部的穹顶上,提醒着后人:和平,是人类最珍贵的共同财富。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