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生产建设营

作品: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作者:指南风|分类:都市|更新:2025-05-09 09:47:58|字数:5126字

实际上111旅已经在实行探索制改革,辖区按照地方设置营连,基础单位参考八旗的“牛录”制度,以300人为基本单元(“生产连”),负责区域内的治安巡逻、毒品替代种植、小型基建等任务,成员兼具民兵与生产者双重身份。

此时, 111 旅新占区域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辖区内,身着迷彩服的士兵扛着锄头与步枪交替巡逻,在罂粟替代种植园与岗哨间穿梭。按照地方行政框架搭建的营连体系中,300 人规模的 "生产连" 如同细胞般扎根基层 —— 这些融合民兵与生产者双重身份的作战单元,既能荷枪实弹剿灭毒贩,又能挽起裤腿开垦梯田。

每5个生产连组成一个“建设营”(约1500人),统筹跨区域的资源调配与联合作战,例如打击跨境犯罪、协调矿产开发。

设立“生产建设议事会”,由营长、技术专家(农业/矿业工程师)、少数民族村佬共同决策,避免权力垄断。

李玉成因为战功卓着被封为111旅第一建设营的营长,年仅16岁,已经是上马作战,下马管民的科干军中校。

按科干附近主要民族汉族、阿昌族、巴克饶族、崩龙族和若海族等及职能划分“建设营”,如“农业建设营”“矿业建设营”“边贸建设营”,赋予差异化发展权限。

旅内实行股份制经济,成员按贡献分配资源收益,例如矿产利润的30%用于民生建设,40%投入军备,30%分红给成员。

股份制改革如同催化剂,让科干军辖区焕发新生。

矿山开采的利润按 3:4:3 的比例分配,民生工程的混凝土搅拌机日夜轰鸣,新配发的装甲车在分红公示栏前缓缓驶过。

这种模式如同磁石,吸引着周边盘踞的小股民地武 —— 那些曾在山林间举着锈迹斑斑的 AK47、随时面临吞并威胁的武装头目,如今带着部众整编入营,换取高度自治权。

庞坤站在杨龙寨口岸的了望塔上,望远镜里,他仿照建立的建设营正在训练,周边的村镇迅速被他控制,手底下的营长突然多了十来个。

不远处,若海军与德安军的营地也竖起了新制军旗,各方势力如同拼图般填补着边境的权力真空,曾经混乱的边境线,正逐渐被这些带着生产工具与枪炮的建设营勾勒出新的轮廓。

喜欢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方便以后阅读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第184章 生产建设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第184章 生产建设营并对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