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同归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潘岳
潘岳是在淮南死士们的掩护下杀出重围的。他没有回德宫里,而是直接奔向了大哥潘释的居所。
为防万一,他嘱咐母亲和潘释一家早早备好了两辆马车,一俟情况有变,就赶紧逃离洛阳,随女侠郗宁一起南下避祸。
四个淮南死士把潘岳安全送达之后,就与他拱手告别。潘岳虽然惋惜,却无法挽留。主人淮南王虽死,这些死士们彼此却都以兄弟相待,所以明知是死地,他们还是会回到相国府外的战场,与那八百弟兄死在一起。
“檀奴,我们非走不可吗?”母亲邢夫人在郗宁的搀扶下走过来,担忧地看着潘岳,“或许你一个人逃走就够了,齐王那里一定会收留你的。”
“娘,你不能留下。赵王和孙秀这次必定不会放过我,也不会放过你们。”潘岳想起自己孤注一掷,却最终因为司马蕤的叛变而彻底失败,心中一痛跪倒在母亲脚下,“都怪我当初不听娘的规劝,把全家逼上了如此绝路……”
“当初是娘误会你,才会那么说。如今知道你想为国除贼,娘也懂得大义,怎么还会苛责你?”邢夫人叹了一口气,又望向郗宁,“姑娘,既然要走,老太婆就求你一件事。”
“夫人请说,但凡我能办到,一定义不容辞。”郗宁扶着邢夫人登上第一辆马车,而潘释之子潘伯武也打扮成车夫,爬上了车座。
“万一我们路上遇见追兵,求姑娘别管我这个快入土的老太婆,只救一个人逃走。”邢夫人说着,一指驾车的孙子潘伯武,“他是我潘家唯一的根苗,求姑娘一定要救他。姑娘你能答应吗?”
郗宁咬了咬嘴唇。虽说她武艺高强,但若是真的面对追兵,也不可能保护得了潘岳全家,但是救一个人逃走,还是有把握的。
“不,姑娘,到时候你不要救我,要救就救祖母,或者爹爹!”十八岁的潘伯武听到了邢夫人的话,顿时红了眼圈。
“伯武,不用争了。”潘释严肃地打断了儿子的话,随后也要一同上车。
“大哥!”潘岳忽地叫了一声,“大哥,我还有几句话和你说。”
潘释停下动作,转头看了潘岳一眼。随后他跟随潘岳走到了墙角僻静处,有些不耐地催促了一声:“有话就快说吧。赵王的追兵,说不定已经出发了。”
“大哥,现在可以告诉我实情了吗?”潘岳终于朝潘释开口。他知道,这也许是自己和潘释最后一次见面,若不追问,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想问我害死弟妹的真凶?其实我并不知道。”潘释身影僵直,直直地盯住墙缝里几棵新冒出来的小草,“我告诉你说是贾皇后害死了她,所以若是你要死,我也会陪你去死。”
“害死阿容的人,是齐王母子。”想起贾荃和司马冏步步为营,借自己之手打破了太子和皇后微妙的平衡,最终推翻了整个朝廷的格局,潘岳就难过得几乎喘不过起来,“可我还是不知道,大哥你为什么要帮他们来骗我?”
“这是洛阳通往南方的官道,正元年间我和你从老家荥阳第一次来洛阳时,就是走的这条路。”潘释没有回答潘岳的问题,反倒举目望向了前方。
“我记得。”潘岳点了点头。第一次跟随父母进洛阳时,他八岁,潘释十岁,那时候对洛阳满怀憧憬的两个孩子,万万想不到有一天他们会逃离洛阳,亡命天涯。
“那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这条路上认识的第一个人是谁?”潘释问。
在洛阳城外认识的第一个人?潘岳愣了愣,脑子里陡然现出了一个孩子温文有礼的身影:“桃符。”
“你记得的,自然是齐献王,可我记得的,却是另一个人。”潘释伸出手,将墙缝里那几株小草连根拔起,“她穿着一身绿色的襦裙,颈间带着一串指肚大小的明珠,虽然脸上蒙了沙尘,却依然如明珠一样闪亮……一直亮在我的心里。檀奴,我们的命运,其实在来到洛阳的第一天就决定了。”
“我竟不知……”潘岳才说出几个字,潘释已经恼怒地打断了他,“你当然不知!这些年你才名远播,结交的都是达官贵人,何曾对我这个没出息的大哥上过心?哪怕我多年来与齐王府私下往来,你都根本不曾在意过!我既受过她那么多恩惠,又怎么可能忍心拒绝她的求助?”
潘岳张了张口,却说不出更多的话。他万万没有料到,从那个时候起,潘释就对贾荃生出了别样的情意。至于贾荃这些年究竟给过潘释什么恩惠,潘岳已经无心去询问,他只知道,精明的贾荃早已察觉了潘释的情愫,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候利用他做了帮凶。
“所以说,把这个家害成这样,我也是元凶之一。”潘释仍然一副淡淡的模样,“就算你要我为弟妹偿命,我也认了。”
“为阿容偿命,你偿得起吗?”潘释最后一句话陡然激怒了潘岳,“何况,若不是阿容的死,我后面怎么会做出那些追悔莫及的事情,朝廷又怎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模样?太子、皇后、张华、裴頠,还有淮南王,他们或许都不会死了!你说,你偿得起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