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民间围绕西洋文化争得热火朝天时,国子监改制为北京大学,留洋学子在其任教的消息,在士绅阶层激起千层浪,引发不少大儒与地方势力的强烈抵制。
京城之中,金台书院率先发难,书院山长顾镇紧急召集一众硕儒,议事厅里烛火摇曳,众人面色凝重。
“国子监承载着华夏千年文脉,是孔孟之道的传承圣地,”顾镇痛心疾首,手中折扇重重拍在案几上。
“如今竟为几个留洋回来的毛头小子改制,让西洋那些旁门左道登堂入室,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众人纷纷附和,义愤填膺。
顾镇连夜奋笔疾书,在其他大儒的协助下,一份由金台书院牵头起草的《谏国子监改制书》诞生,罗列了西洋文化的“十大危害”,不仅认为其冲击传统伦理纲常,还会扰乱科举取士的根基,次日便递到了礼部。
街头巷尾的百姓们也开始议论纷纷,茶馆里,一位老茶客摇头叹息:“这国子监说改就改,那些洋学问能教出什么好子弟?咱们老祖宗的学问,才是正途。”
与此同时,江南各地的抵制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苏州府,地方士绅们联合起来,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焚烧西洋书籍行动。
宽阔的广场上,堆积如山的西洋书籍被付之一炬,滚滚浓烟直冲天际。
士绅们站在一旁,义愤填膺地痛斥西洋书籍是“毒害人心的邪物”。
人群中,一位姓孔的老士绅扯着嗓子喊道:“这些洋书宣扬的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会坏了我大清的风气!”围观的百姓纷纷点头赞同。
一位卖菜的大叔挠挠头说:“虽说不懂洋书里写啥,但老祖宗的东西肯定错不了,烧了也好。”
一些激进者还四处搜寻西洋传教士的踪迹,将他们从住所中驱赶出来,威胁他们不许再踏入大清半步。
在苏州府,士绅们带领民众包围了教堂,要求传教士限期离开,传教士们在屋内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士绅们一边叫骂,一边向教堂投掷石块,玻璃破碎声、叫骂声交织在一起,现场一片混乱。
地方官府畏惧士绅的势力,对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抵制行动愈发猖獗。
附近的居民有的被裹挟在人群中跟着起哄,有的则躲在自家门后,不敢出声。
一位妇人担忧地对丈夫说:“这闹下去,会不会出人命啊?”丈夫无奈地叹口气:“咱们平头百姓,管不了这些,躲着点吧
随着部分抵制新政的官员暗中推波助澜,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从抵制书籍、驱逐传教士,逐渐演变成针对留洋学子与支持改制人士的暴力威胁。
江南多地爆发罢课、罢考事件,一些激进者甚至公开喊出“处死留洋学子,回归正统”的口号。
在扬州府,梅花书院的学子们罢课后走上街头,将事先准备好的檄文张贴在城墙、店铺、茶馆等显眼位置。
檄文用犀利的言辞抨击西洋学说,将留洋学子比作“数典忘祖的叛徒”,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一些民众受其影响,对留洋学子和西洋文化产生了抵触情绪,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对国子监改制和留洋学子的非议。
集市上,一位卖布的小贩义愤填膺地说:“留洋学子都被洋鬼子洗脑了,要是让他们得势,咱们大清还不得变了天!”
在广州府,青云书院联合当地多家书院,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活动,队伍从书院出发,沿着主干道浩浩荡荡前行,学子们高举横幅,呼喊口号,引得众多市民加入。
游行队伍路过洋商时,人群情绪激动,有人向洋商投掷石块,现场秩序一度失控。
地方官府出动警察维持秩序,但面对汹涌的人潮,显得力不从心。一位洋商伙计躲在门后,吓得瑟瑟发抖:“这些大清人太疯狂了,再这样下去,洋商可没法做生意了。”
而参与游行的一位年轻学子却满脸兴奋:“我们这是在扞卫祖宗的学问,让那些洋鬼子知道我们的厉害!”
弘历知晓到国子监改制这一举措,必将引发各方激烈反应,早在消息正式公布前,弘历便秘密降旨,令国安局、反贪局与警察局抽调精锐人手,潜入民间收集各方违法乱纪证据。
从士绅阶层关起门来的私下集会,到市井街巷里百姓们的日常闲谈,再到各地大儒间的学术探讨、往来书信,事无巨细,均详细记录,以最快速度上报。
见时机成熟,弘历任命反贪局新一任局长田文镜为钦差大臣,即刻南下查处地方违法乱纪官员,同时,钦点驻守京师的第一集团军第2师师长兆惠作为副手,协同反贪局、警察局,针对肆意煽动抵制行动,妄图扰乱朝纲的不法之徒,展开一场规模浩大的全面抓捕行动 。
田文镜和兆惠率领大军即将抵达江南的消息迅速在坊间传开。
然而,地方士绅阶层和部分激进学子并未收敛,反倒觉得朝廷不过虚张声势,不敢轻易惩处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