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双头鹰的重生:后苏联时代的迷茫与探索(1991 - )
第二十九章 休克疗法的阵痛:新自由主义实验与寡头诞生
第一节 价格炸弹:自由化的第一刀(1991 - 1992)
一、红色按钮的颤抖:改革者的不眠夜
1992年1月1日23:45,莫斯科经济改革部的密室中弥漫着一种紧张到近乎凝固的气氛。35岁的叶戈尔·盖达尔,这位年轻且充满激情的改革者,此时正死死地盯着铁盒里的红色按钮,他的喉结不受控制地上下滚动,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扼住他的喉咙。这个曾经控制全苏导弹发射的神秘装置,此刻却连接着全国物价系统,它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按下,将会释放出怎样的风暴,无人能够预料。
美国顾问杰弗里·萨克斯,嚼着口香糖,用一种略带调侃却又充满压力的语气说道:“还有十五分钟,你将成为俄罗斯的撒旦或救世主。”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盖达尔的心头。窗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莫斯科都被这洁白的雪幕所笼罩,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做最后的掩饰。
盖达尔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他想起了自己的祖父——那位在内战中被处决的红军政委。祖父曾经为了理想和信念,浴血奋战,然而命运却对他如此残酷。盖达尔的手指颤抖着悬在按钮上方,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一方面,他坚信新自由主义改革是拯救俄罗斯经济的唯一途径,只有打破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才能让俄罗斯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一举措会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听见走廊传来一阵嘈杂的杂音。“是克格勃?”副手惊恐地惊呼道。恐惧如同电流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密室,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到了极点。门被撞开的那一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然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一位清洁工大妈。她来收垃圾,瞥见那个红色按钮,吓得扫帚瞬间落地,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用颤抖的声音问道:“同志,这玩意不会炸了莫斯科吧?”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打破了密室里紧张的气氛,却也让盖达尔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即将做出的决定将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二、卢布的死亡之舞:从货币到废纸
1月2日清晨,莫斯科还沉浸在新年的余韵中,然而一场噩梦却悄然降临。国营第24食品店的铁闸刚刚升起,人群就如雪崩般涌入。主妇柳德米拉攥着昨夜取出的十万卢布,心急如焚地冲向香肠柜。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那香肠就是她生活的希望。然而,当她看到价签上的数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原本2卢布/kg的香肠,如今竟然变成了300卢布。她的双腿一软,瘫坐在地,手中的钞票如雪花般散落一地。这些钱昨天还能买辆拉达轿车,可今天却只够买三公斤劣质肉肠。
银行门口,一场人类史上最荒诞的挤兑正在上演。退休上校伊万诺夫带着冲锋枪守卫自己的存款,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他一生为国家奉献,却在这一夜之间,看着自己的积蓄化为乌有。电子屏上,汇率数字疯狂跳动,从1美元兑0.6卢布瞬间跳成100卢布。“我的棺材本啊!”老太太们用头巾包裹的卢布点火取暖,红场飘起带着列宁头像的灰烬,那灰烬仿佛是俄罗斯曾经辉煌的经济体制的最后挣扎。
央行地下室里,印钞机因过热冒出青烟,工人们在堆积如山的钞票堆里打滚,嘴里喊着:“老子现在比盖达尔还有钱!”然而,他们心里明白,这些看似巨额的钞票,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卢布的崩溃,就像一场瘟疫,迅速蔓延到了整个俄罗斯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秩序陷入了动荡之中。
三、寒冬中的饥饿游戏:面包店的生死时速
零下35度的基辅街头,宛如一个巨大的冰窖。72岁的退休教师玛利亚已经在寒风中排队八小时了。她的军大衣内缝着丈夫的卫国战争勋章,那勋章是她丈夫为国家荣誉而战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她换取生存希望的筹码。她盘算着用这些镀金奖章换条黑面包,那面包对于她来说,就是生命的支撑。
面包店的橱窗里,售货员娜塔莎正和黑市贩子做着见不得人的交易。每藏起十条面包,她就能获得一瓶法国香水。在这个饥饿的世界里,娜塔莎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让更多的人忍受饥饿。“今日配额已售罄!”当娜塔莎拉下铁帘的瞬间,玛利亚的心脏病发了。她的身体如同一棵被狂风折断的老树,直直地倒在地上。人群如同饿狼一般,踏过她僵硬的躯体冲进店铺,甚至抢走了她掉落的假牙套,因为听说金牙能换土豆。
三小时后,警察用玛利亚的遗体当担架运送抢到的面粉,血渍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红痕。这一幕,仿佛是一场残酷的饥饿游戏,人性的丑恶在饥饿和绝望面前暴露无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道德和尊严被抛在了脑后。社会的崩溃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