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当代麦铁杖,初入四九城

作品: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作者:甯青兕|分类:都市|更新:2025-04-23 00:00:11|字数:4184字

这一路跑来,完全忘记了时间,

直到太阳升起。

阳光从东边散发出一缕缕柔和的金光,撕破了无边的黑暗。

等会儿,回家是往西跑,应该是从后面过来才对,

怎么是从右边照过来的?

刘德信慢慢降下速度,也从那个奇妙的境界中脱离出来。

肯定是走错路了,

小意思,又不是第一次。

想当年,夜幕下的哈尔滨,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朝着印象中的电子大世界大楼的方向走,准备回学校。

结果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发现不是,还是穿着单皮鞋。

更别说什么跟着导航找不到公交站啦,胡同里转圈找不到出口啊,

什么场面没见过。

还好跑过来的路上,真有那么一丝丝金风未动蝉先晓的韵味,一路急行军,竟然没有撞上小八嘎的据点炮楼。

在原野上奔驰,还是大冷天的晚上,

没人会出来折腾。

这年头北方的农村都差不多的样子,也不知道自己跑哪来了。

再仔细往前看去,一处院落亮起了灯光。

刘德信再次加快了脚步,打算过去问问路。

来到大门前,才发现原来是一座关帝庙,大门已经打开,能看到里面有庙祝在打扫。

进去打听了一下,终于确定自己在哪儿了。

村子叫泥鳅营,属于河北大兴县。

还好,没出省。

诶,不对,

刘德信反应过来,这是后来的四九城的大兴吧。

又聊了一会儿,果然,再往北走个四十来里,就是永定门了。

晚上行动从三点开始的,估摸着也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发财就是最好的兴奋剂啊,

这家伙,三个多小时干了小三百里地。

换算一下,少不得来一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记得非洲有个什么部落,死亡追逐几个小时,活活耗死猎物。

咱老刘天赋异禀,又有挂在身,破个记录而已。

当代麦铁杖,在世小戴宗。

刘德信敬了一炷香,添了些香火钱,拜了拜关帝告辞出门了。

反正来都来了,怎么也得进四九城看一看。

这一晚上的行动,刘德信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反倒是神清气爽。

用几句偈子来形容就是: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没那么玄乎,但是确实是有种沉疴尽去的味道。

也许是他终于彻底融入进这个世界了。

这次问清楚了,知道北在哪儿,那就出发吧。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推车的,挑担的,骑驴的,汇聚成人流往北而去。

还好语言是能听懂的,听着一路上的张家长、李家短,刘德信终于看到了城墙和高大的城楼。

永定门。

门口设有关卡,几个黄狗子在查良民证,顺便吃拿卡要。

良民证是必备的,而且之前老罗安排押车的时候给办了一系列证件,刘德信都随身带着。

大冷天的,不是鬼子查岗,流程就没那么繁琐,搜的也不严格。

刘德信身上什么都没带,也说是想进城找个事儿做,挨了狗子一脚就进了城。

玛德,早晚给你一锤子!

拍了拍身上的土,老刘暗骂了几句黄狗子,迈步进城,开始了第一次的四九城之旅。

感觉很奇妙,就像当年高中去帝都游学,看了升旗,逛了清华和北大,一路上纠结到底要上哪个学校去海族馆参观时,同学吐槽这地儿不挂牌子还以为是市里。

而现在的四九城,和保州城比,差距肯定没后世那么明显,风格差不多。

经过岁月洗礼,建筑斑驳陆离,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街道宽阔,用砖铺就,不少地方也是凹凸不平。

两边店铺林立,各种招牌幌子随风摇曳,特有的京味儿招呼此起彼伏。

那真叫一个说的比唱得好听。

已经有人力车出来跑生意了,车夫们拉着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偶尔有一辆汽车驶过,总会引起路人的指点。

刘德信一路走一路张望,欣赏着这个时代的京城。

不对,现在的京城应该是徽京,还有雾都。

天已经大亮了,各种小吃摊也都摆开了,豆汁儿,焦圈儿,卤煮火烧,炸酱面,香气四溢。

呃,豆汁儿不算,那味道有点承受不起。

曾经在北漂的时候去试过,结果就是糟蹋东西糟蹋钱了。

远不如卤煮和门钉肉饼能让人接受。

忙活了一晚上,也该补补了。

现在还没有落脚点,这人来人往的,空间的东西暂时不能用。

就随便找个摊子,凑合着吃点儿得了。

刘德信扫了一遍各种吃食,首先排除了豆汁儿这种已经知道威名的,何必再找罪受。

其次排除的就是新鲜的没吃过的,什么面茶、排叉,初来乍到第一餐,要稳。

然后就是尽量不选肉的,这年月穷人吃点荤腥,谁在乎什么肉什么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方便以后阅读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第24章 当代麦铁杖,初入四九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第24章 当代麦铁杖,初入四九城并对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