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一行人抵达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后,又派部下宋昌去长安观察局势。宋昌到了渭桥(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渭河附近)后,丞相以下的各级官员都前来迎接,宋昌回到高陵向刘恒报告,刘恒这才继续前进。
到达渭桥后,太尉周勃率领群臣拜见刘恒,送上天子玉玺,但刘恒十分谨慎,提出到长安城中的代王府邸从长计议。抵达代王府邸后,群臣请求刘恒登基称帝,刘恒五次退让,但大臣们一再请求,这才同意即位。随后,刘恒命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清除宫廷,自己进入未央宫后,又命宋昌为卫将军,管理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巡行殿中,保证自己的安全。其后,刘恒选择良辰吉日登基称帝。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那个被选中的幸运儿当消息传来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甚至怀疑这是否又是命运对我的一次捉弄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
同年我成为了大汉的皇帝,我知道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也不能辜负自己。
前179年我开始加封老臣,打赏功臣,用物质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用智慧和人证来智慧和仁政来赢得百姓的心。
镇压叛乱
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将开国功臣封为诸侯,命他们分散各地,拱卫汉朝。之后,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壮大,甚至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趁刘恒巡视代地、准备讨伐匈奴时,发动叛乱,调遣军队打算袭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刘恒得知后,下令停止进攻匈奴,派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率军攻打济北王。在陈武的镇压下,济北王的军队被打败,刘兴居被俘。
三年后,淮南王刘长又密谋反叛,但尚未发动叛乱,就被朝廷官员发现。官员上报,称刘长的宫室不合法度,还擅自制定法令,密谋反叛。刘恒得知后,废除了刘长的王位,将他发配至蜀地,刘长在流放途中病死。
削弱诸侯势力
诸侯王的接连叛乱使刘恒意识到,诸侯王势力的不断发展会导致中央朝廷的统治受到威胁。贾谊也认识到了诸侯王的威胁,向汉文帝上《治安策》,陈述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并提出解决方法,即分割诸侯王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齐王逝世,刘恒乘机把齐国分割成六个小国,由齐王的六个儿子分别继承,又将淮南国一分为三,从而削弱了这两个大诸侯国的势力。此外,刘恒采用“以亲制疏”的策略,扩大亲子梁王刘参、淮阳王刘喜的势力范围,从而对异姓诸侯王进行压制。最后,刘恒强令各诸侯王前往自己的封地居住,如在刘恒的命令下,齐国的诸侯王们离开齐国国都,居住在各自的封邑,从而受到西汉济北、济南二郡的监视,齐国势力被削弱,难以发动叛乱。但刘恒对同姓诸侯王采取姑息政策,诸侯王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间接导致了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抗击匈奴
刘恒继位后,为了保证边境稳定,给北部的匈奴运送了很多礼物。但不久之后,匈奴南下进犯,攻至黄河以南,四处劫掠。于是,刘恒亲自来到甘泉宫,征调边境地区的官吏和骑兵抵御匈奴,又命丞相颖阴侯灌婴率军出击,匈奴只得引兵退去。其后的几年间,匈奴一直在北方蛰伏,至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再次南下劫掠,还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印。刘恒得知后,派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又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训练军队,准备反击。刘恒对此次战事十分重视,亲自慰劳士卒、赏赐官兵,还想要亲自带兵出击匈奴,后因大臣和皇太后劝阻而作罢。做好反击准备后,刘恒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出兵攻打匈奴,匈奴大败而逃。
我深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造福百姓,用的不好则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这个国家,所以我选择了无为而治,选择了休养生息。
对内
重视农业
刘恒深知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在位期间,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努力为百姓创造相对自由的生产环境。首先,刘恒在开春时率领群臣进行耕种,将耕种所得的谷物用于祭祀宗庙,以劝勉百姓勤于农事。其次,刘恒还多次下令减免田租,如在即位第二年,便下诏减免当年的一半田租,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再次下诏减免当年的一半田租,次年,更是免除了全部田租。最后,刘恒还改革了赋役制度,将百姓的徭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还将算赋由每人每年上交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刘恒对赋役的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百姓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使得汉代国库日益富足。
发展工商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