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镇大营建成后,原来山寨居住的人马都搬到了镇上的兵营里。
偌大个兵营分为生活区、训练区、公共活动区,还修建了坚固的弹药库、物资仓库。
这阵子保安团边建设边招兵买马。
虽然已经扩编到两千多人,部队还是依照以前结构,战斗兵只选条件最好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夏想编成了预备兵、辅助兵。
战斗兵饷银最高,每月有十块大洋,战功另算,预备兵饷银减半。
辅助兵不要求参与战斗,只是做些后勤工作,饷银也是最少,每月只有两块大洋。
三类兵实行末位淘汰制,部队每三个月考核一次。
成绩居于后百分之二十的战斗兵转为预备兵,前二十的预备兵则转为战兵,以此类推!
战兵营的战士不用官长的命令自是拼命的训练,生怕落到那百分之二十里面。
不过也有些辅助兵安于现状不想去当什么预备兵、战斗兵,两块大洋还管饭的工作已经很满足了。
山寨里那些女兵编成了两个连,分成了医疗兵、通讯兵,平时没事也教教士兵们读书识字,夏想直接让她们享受预备兵的待遇。
随着兵员的增多,部队高薪招收了许多有军事教育背景的教官,其中甚至有些讲武堂出身的优秀军官。
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能通过考核,夏想都是来者不拒。
考核标准很简单:过硬的军事业务能力,身世清白没有百姓的血债。
......
主要经营船运业的颜家在化奉市海边有个小码头,便于停泊家里的远洋船队。
夏想在这里扩建了能停泊万吨级货轮的数个泊位,便于以后从汉斯那边运输军械。
他也取了不少物资放置到码头仓库里,通过启用满国时期的一条废旧铁路运输到溪口镇兵营。
除了武器装备,夏想从大夏现代运来的药品开始通过颜家名下的销售渠道流入了江浙省各地,销售自是火爆。
最贵的是那止咳药被炒到了与黄金同等分量,现代社会的女医药商白双双也是随之赚个钵满盆满,每次和夏想通话都恨不得顺着手机过去把夏大爷抱起来举高高。
临近十月,夏正中麾下的国民军第一军分为三个纵队开始了东征。
夏想也组织三百余人的战斗兵和五百人的辅助兵准备南下支援夏校长。
此战夏想首要任务是在会州城外夏校长遇险的时候确保他安全。
万一程庚那哥们打了个盹没有背着夏校长跑路怎么办?
十月一日,兵营大操场检阅台上。
夏想、吴伯和各营连军官站成一排,原匪兵为主力的战斗兵一营三百人和辅助兵三营五百人列队在最前面。
其余部队则依次排开,共计编成八个营两千五百人马。
夏想进行了战前动员:“兄弟们!夏总司令在粤州打响了消灭军阀抗击列强的第一枪,吾等终日苦训也要报效黎民百姓!今日我带领你们南下,消灭军阀,振兴大夏!”
“消灭军阀,振兴大夏!”
“消灭军阀,振兴大夏!”
口号声回荡在操场上经久不息。
吴副团座上前继续道:“下面我命令:一营、三营携带全部装备登车出发!”
.......
颜家老宅门口。
夏想依依惜别了哭哭啼啼的三女,龙茵茵更是要跟着他一起出征。
被夏想好一阵哄才劝下,吴副团座因为镇守兵营也没能随行。
颜老爷上前握着夏想的手道:“好男儿为国为民本是天经地义,何况这乱世!不过贤婿兵强马壮,自当爱惜身体,不必以身犯险。”
夏想点了点头,向身边的护卫们一摆手,出发!
张二牛已经调任夏想警卫排的排长,手下班长是几个最机灵的原土匪兵。
龙茵茵给他们的命令只有一个:无论什么情况,首要之事保证姑爷的个人安全。
货轮改成的运兵船上。
夏想看着眼前的茫茫大海,心情亦是久久不能平息,这才真正进入这风起云涌的时代了!
夏总司令麾下各路大军汇集了大夏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人物们。
他亲自指挥的第一军更是囊括了军界政界的大佬,另外还有赤色党人、大毛军事顾问的支持。
可以说这次东征准备最充分,大夏各地支持民国政府的军阀、工人学生、同情大夏革命的外邦都调动起来。
而对手则是阴国支持的粤省军阀,背后有倭国的吴大帅、孙大帅等北洋势力也蠢蠢欲动。
国民军三路大军势如破竹,攻城破阵打的陈炅铭的部队连连后撤。
待夏想率领部队长途跋涉赶到羊城的时候,东征军三路纵队已经打到了会州境内。
夏想部队来不及休整,立刻挥师赶赴会州。
会州城外,高蚌山。
夏正中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对身边的一众军官说道:“这会州天险果然不虚,难怪总理两次都没有攻下来。此次会州决战关乎东征的成败,诸位可有良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