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为何要打?

作品: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作者:狂野乌鸦|分类:历史|更新:2025-10-05 00:57:45|字数:5108字

暮春下午的储潭高地,阳光暖融融地倾泻下来,将整个山坡染上一层慵懒的金色。

江风自章、贡二水交汇处升腾而起,带着充沛的水汽,掠过高高飘扬的营垒旌旗

萧云骧、李竹青与叶芸来三人,并肩坐在山顶一块平坦的草地上,俯瞰着脚下那条如同黄龙般奔流不息的赣江。

江水浑浊,裹挟着上游的泥沙,以无可阻挡之势向下奔涌,猛烈撞击着陡峭的江岸,卷起千堆浊浪,发出沉闷的轰鸣。

最终又汇合成更加浩荡的洪流,向北滔滔而去,直奔鄱阳湖,汇入长江。

三人一时无言,目光追随着江水轨迹,静静欣赏着这天地合力造就的壮阔景象。

良久,叶芸来那张黑瘦的脸上,眉头微不可察地蹙紧。

他转过身,面向萧云骧,语气是他一贯的直接,却透着一股不太确定的意味:

“大王,有些事,在我心里琢磨半天了,疙瘩还是没解开,想听听您的见解。”

萧云骧闻声转过头来,脸上带着鼓励的笑意:

“哦?阿来,你素来心细,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但说无妨。”

叶芸来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使自己的表述清晰:

“自从大平军打出桂省,北上湘鄂之后,桂省境内的清妖主力,早就被调遣一空。”

“剩下的,不过是各州县自行招募的团练乡勇,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

“林启荣的第五军,四万多人马,装备精良,快速扫荡桂省,应当不成问题。”

他顿了顿,似乎在权衡措辞,然后继续道:

“而粤省那边,虽然情况复杂些,但主要的清妖武装,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手底下那两三万绿营兵。”

“这些兵痞的德行,咱们都清楚,劫掠害民有余,真正临阵打仗,却是不顶事的。”

“为何……为何总部此番要调集我们第六军全军,再加上陈钰成的第四军,合计兵力近九万兵马,去对付他们?”

“这……这是不是有点像是,杀鸡用了牛刀,大材小用了?”

这个问题,从今日清晨听取南国战役的整体部署后,便一直盘旋在他心头。

待详细的作战命令布置完毕,诸将各自领命而去,开始为大战做准备,他便寻了这个空隙,来找萧云骧解惑。

他与林启荣,是萧云骧最早的两个随身亲卫,是一路从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生死兄弟。

萧云骧对他二人的脾性,了如指掌。

林启荣性格坦诚豪爽,喜怒形于色,喜欢与人交往玩笑,在军中朋友众多;

而叶芸来则恰恰相反,平日里沉默寡言,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内里却喜欢思考,凡事总爱琢磨个透彻,不弄明白决不罢休。

往日行军作战的间隙,私下里向萧云骧提出各种战术、战略甚至政策问题的,往往是这个看似闷葫芦的叶芸来。

因此,对于他今日的询问,萧云骧丝毫不觉奇怪,反而有种时光倒流、重温那些在马背上、篝火旁,畅谈军国大事旧日时光的亲切感。

萧云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用了启发的方式,不答反问,脸上带着一丝鼓励的笑意:

“阿来,你想得很细,能看到这一层,这很好。”

“那你再往深处想想,粤省那块地盘上,除了叶名琛那两三万不成器的绿营清妖,还有谁家的队伍,是咱们必须考虑在内的?”

叶芸来闻言,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答道:

“除了清妖,最主要的,就是盘踞在五羊城周边及港岛的不列滇人,约有一万好几千的陆军;”

“还有跟在旁边的高卢军人,也有七八千兵力。”

“听说他们这支联军,原本是调来准备攻打旧朝京师的,可没想到旧朝……跪得太快,所以就一直没有北上。”

“不知为何,他们不但没有按常理撤走,近来反而有不断增兵的迹象。”

“不错,情报掌握得很准确,”萧云骧赞许地点点头,

“阿来,你提到的这些洋兵,正是关键所在。我们此番调集重兵,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他们!”

听到萧云骧的表扬,叶芸来黝黑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赧然。

他习惯性地抬手挠了挠后脑勺,但眉头并未完全舒展,反而追问道:

“可是大王,我还有个更大的疑问。我们……我们为什么非得要在这个时候,主动去和不列滇、高卢国这些泰西强国打这一仗呢?”

“避其锋芒,先肃清内患,巩固根基,待我们力量更强大后再战,岂不更稳妥?”

说罢,他似乎怕萧云骧误解他畏战,又连忙挺直腰板,语气坚定地补充解释道:

“当然,我问这个,绝不是我怕了他们!”

“我第六军将士,从军官到士兵,个个都是好样的,没有孬种!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指哪打哪!”

“只是……只是心里有些好奇,这仗,为何非打不可?而且偏偏是现在?”

萧云骧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再次投向远处江边,那几叶随波起伏的渔舟,眼神变得有些悠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方便以后阅读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第492章 为何要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第492章 为何要打?并对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