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们酒意正浓,而且他们完全没想到太子会突然拿下他们,根本没防备,直接全部被摁住了。
李武此时哪里能不明白,什么陛下旨意、犒军纯属放屁,李承乾这是要造反啊。
当即就要大吼:“来……”话没说出口,嘴就被塞进一块破布。
李承乾见状很是满意,不过他也明白,这可不是他聪明,大唐军人笨。
而是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是皇太子,所以李武才对自己没有任何防备。
不到片刻,一众军官就全被困得跟粽子似的,嘴也都被堵住。
侯君集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激动道:“殿下,现在该怎么办?是不是?”说着做了个挥刀的动作。
其实杀了这些人是最好的,不过李承乾有点狠不下这个心。
毕竟这些人都是忠勇之人,也没做错什么。
而且就算他和李世民不和,但自己还是大唐太子,没到绝路之时,他是不会杀害大唐官兵的。
“君集,你在军中威望高,这些士兵有的可能都认识你,这样你去取了印信,然后将张掖城士兵全部打散,让咱们带来的人担任队正统领、营使统领、军使统领,记住事情办得要好,还要快。”
“不过切记一点,只要孤身一人,没有牵挂的士兵。”
(大唐边镇军队编制,5000人为一军,设军使统领;1000人为一营,设营使统领;50人为一队,设队正统领。)
“末将遵命!”侯君集说完飞快带人离开,毕竟他这工作量可是不小。
而后看向北向辉:“你带人看好这些人,记住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如有强闯者杀无赦!”
“诺!”
而后李承乾便起身走出营帐,一下抓了这么多军官,这些人哪个没几个死党亲信,见这些人久久不归肯定怀疑。
他要在军营外用自己皇太子身份挡住一切找事的人,不行就以死相逼,他就不信这张掖城里有人敢动现在还是大唐皇太子的自己。
此时,太极殿中的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十分难看,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一头即将吃人的雄狮。
他没想到这个李承乾逆子,谋逆在前,然后在朝堂上要用命,给他冠上六亲不认之名,钉在青史上。
现在更是直接在大军中拉拢一支人马公然反叛。
而且他百思不得其解,程咬金戎马一生,武艺超群,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都如探囊取物,怎会让自己文不成武不就、整日只知道玩乐的逆子给抓了?
此时下面群臣全都屏息垂首,无一人敢说话。
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自然很能控制自己情绪。
片刻后便暂压下怒火,声音平缓道:“诸位,现在该怎么办?”
众臣见状,也都松了口气。
毕竟刚才的李世民太过吓人了。
在他们记忆中李世民这是第二次如此大怒,而且上一次也是被李承乾气的。
房玄龄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马上昭告天下废除李承乾太子之位,防止各地官员百姓被其煽动。”
一个铁了心造反的太子,危害可太大了,李世民自然点头应允,
“好,中书省马上拟旨。”然后继续道:“派谁去缉拿李承乾,可有主意?”
这时房玄龄又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如今边境军情如火,肯定不适合派他去缉拿李承乾,根据时间来算,李承乾叛逃位置距离张掖不远,而且那儿有精兵数万。”
李世民现在被气得,是真懒得自己动脑细想了,粗略觉得没问题,直接点头:“准奏。”
接下来众臣就开始跟李世民讨论跟薛延陀作战的事宜,粮草调动、军械打造、后援补给和作战方针等。
朝会一直持续到下午才结束。
下朝后李世民并未像往常一样回到书房处理奏折,而是径直前往太庙。
他本就因刚苏醒就忙于朝政未能好好休养,早上又收到李承乾逃走的消息。
此时整个人脸色十分苍白,步伐沉重而缓慢,旁边伺候的太监见状关切道:“陛下,保重龙体啊。”
李世民微微抬头,声音有些嘶哑:“朕,有数。”
太庙内,烛火幽幽,映照着高耸的牌位,香炉中青烟缭绕,缓缓升腾,弥漫在肃穆的空气中。
李世民站在大行高祖皇帝李渊的牌位前,神色看似平淡不见喜怒,但双眸深处却藏着一丝深深的疲惫。
想自己戎马半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帝后更是破突厥、灭高昌,击溃吐谷浑,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
但没想到竟会被嫡长子当朝指责自己是六亲不认之人,还要以死让将这一切钉在青史上。
其实他心中明白,李承乾到今天这个地步他这个做父亲的脱不了关系。
但他没办法,从他“行不得已之事”时,就注定,他只要活着就要防着自己儿子。
想到此处他眼中露出罕见的后悔之色,喃喃自语:
“父皇,我难道真的错了吗?”
“但这个天下是我打下来的啊,难道我要坐视大哥的屠刀砍向我的脖颈吗?然后让他坐上我舍生忘死打下的江山上吗?我不甘心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