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红星第二军垦农场

作品: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作者:宿言辰|分类:都市|更新:2025-05-20 02:58:16|字数:5638字

更大的蓝图在他脑海中展开:

草场可以发展畜牧业,引进优质种羊;修建水利工程,周边搞水产养殖,放养鱼苗;甚至可以考虑建个小型的农副产品加工厂……

林川的眼睛越来越亮。

他想起了后世的许多技术:荷兰的温室技术、以色列的滴灌系统、美国的机械化作业……

虽然现在条件有限,但可以因地制宜,先搞些“土法上马”的改良。

他来到桌前,抓起铅笔在纸上飞快地画起来:

这里建沼气池解决燃料问题,那里搞个小型水电站……

笔尖突然顿住了。这些设想都太超前,得一步步来。

“先解决温饱,再图发展。”林川自言自语道。

第一年重点放在开荒和基础建设上,同时搞几个小型试验点。

等站稳脚跟后,再逐步实现那些更大胆的计划。

茶水已经见底,林川又续了一碗。

他还要盘算着要带哪些人过去。

除了赵铁军安排的老兵之外,姥姥全家他肯定要带过去的,还有刘三炮一家,狩猎队的几个兄弟,最好也能跟着去……

他越想越激动。

如果能把上官屯的父老乡亲都带过去,那才好呢……

还有索伦族!

想到这里,林川突然坐直了身子。

对啊,如果去了那里,离索伦族就更近了。

和索拉夫的那条线,也更方便了一些。

不过那些都先放一放。

当务之急,还是农场的规划。

他翻开赵铁军给的档案袋,在煤油灯下仔细研究。

两万亩农场,确实相当于一个小型公社的规模了。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完全可以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林川仔细盘算着:

按照规划,这里至少要容纳1500人左右。

核心区域要划分成几个功能区:

首先是居住区,得建200间左右的平房,还要配套学校、卫生所和供销社。

林川想起上次去县里开会时看到的苏联集体农庄图纸,那种集中布局既节省土地又方便管理。

生产区是重中之重。

1800亩熟地要分成几个作业区,每个区300亩,配备相应的农机和仓库。

他盘算着,至少需要30台拖拉机,但现在能争取到的可能不到10台。

畜牧区要放在下风向,规划200亩草场养牛养羊。

林川突然想到,可以借鉴索伦族的放牧方式,搞轮牧制。

最让他头疼的是基础设施建设。

两万亩的土地,光修路就是个大工程。

主干道至少要8米宽,能通行卡车;田间道也得4米宽,方便农机进出。

“这哪是农场,简直是要建个小城市啊。”

林川揉了揉太阳穴。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

规模够大,才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等基础打好了,将来还可以发展加工业,甚至搞个小发电站。

他翻开笔记本,开始列清单:

第一批要迁入500人,主要是精壮劳力和技术骨干;第二批再迁入800人,包括家属和后勤人员;最后200个名额留给特殊人才。

这个规划要是能实现,不出三年,这里就会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家园。

林川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炊烟袅袅、麦浪翻滚的景象。

夜渐深,纳斯塔霞翻了个身。

他轻手轻脚地收起文件,却看到窗外的启明星已经升起。

新农场的轮廓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

那里将是一个能实践新技术的地方,一个能让乡亲们安稳度日的所在。

只是……

林川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眉头微蹙。

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还有很多难关要闯。

喜欢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方便以后阅读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第352章 红星第二军垦农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第352章 红星第二军垦农场并对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