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强征

作品: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作者:南方有嘉年华|分类:历史|更新:2025-02-19 13:23:11|字数:9800字

银票的面额也不大。

清中后期有官票,面额是一,三,五,十,五十两这五种面额。

清朝要亡国时,出现了百两的大票。

私人银号,也是有小面额银票,但并非主流。

官票有纸钞的功能,所以小面额的不少。

私票就是图方便,银票金额太小还不如带现银方便。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收银票。

所以私人银号金额一般是十两,五十两,百两,乃至最大面额的千两。

吴天佑此时掏出来的一摞银票,就是千两面额的银票,京城最大银号给的票,诗号也给了。

就是说这就是现银,拿走就能兑成现银。

“这是一万二千两,宁国府和贾将军两年的分红。”

“赦翁和政翁两年也是一万二,也请收下。荣国府的六千,请政翁叫琏世兄跑一趟户部,那边也是要画押,出个手续才对。”

贾赦接过六千两的银票,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一瞬间,他要到哪买小妾都想好了。

至于吴天佑的安排,当然是怎么说怎么好。

毕竟给钱的是大爷。

当即贾赦先收了银票,脸色一变,对着贾珍正色道:“珍哥儿,这事就按吴大人的意思办好了。上头有亲王,外头有紧急军情,贾家还能霸着车行买卖不放手?交给户部,又不是白拿贾芸的,他也有股份分红,此后不必怕人惦记,也不必自己辛苦经营,这有什么不好?做人不必太贪心了!我贾家反正要上奏,以你,我等贾家长辈的名义,请朝廷收回车行,紧急驰援蓟州,军情如火,可不能耽搁了!”

贾珍此时还有什么话可说,自是点头应允下来。

就算之后户部不给钱,他也不亏了。

“光上奏可不行。”

吴天佑笑吟吟道:“先上奏,后天十五日大朝会,到时候再当面奏请吧。”

“也行,听佑翁的。”

“此乃正事。”贾政一本正经的道:“非是我等贪婪,也不是针对芸哥儿,实在是朝廷需要运粮,需要贾记车行,国家大事,由不得考虑太多。再者说,芸哥儿的书里不是也写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是这个理。”

吴天佑内心鄙夷眼前这几个贾家的人。

对族中子弟的产业一点支持没有。

就惦记捞好处。

现在给两三万银子,就把岁入百万的产业给卖了。

当然,贾家就是个引子。

也就值眼下这些银子。

要不是诸王要顾及吃相,也怕隆正帝不满,连这个引子也不需要。

户部强行征召便是。

事后直接划归职方司。

贾芸能如何?

宫中就干净了?

唐诗卖炭翁不就说的这事?

卖炭翁一冬天烧的炭,宫中强行征用,几匹不值钱的绢就抵了炭火钱。

前明时也是一样,都是强征。

朱棣就有白话旨意:“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文书,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

朱老四并不是那种长于深宫的皇帝,他深谙民情世事。

官府叫商家买办,商家为什么不肯?

当然是商家亏本啊!

要是能赚钱,你看他愿不愿意?

后世的商人,要是有门路接到市政工程,那都是上赶着去接,花钱送礼的不在少数。

到后来又不愿接了。

因为利润变低了,而且经常拖欠工程款,一拖多年。

这东西,就是讲一个利字,别的都是白扯。

汉唐至宋明,朝廷官府征发和买,对商家都是噩梦。

大周宫中和买征发,也一样是有商家要吃亏。

就是大周还算内敛克制,主要是有一个内府,管理的比较严格。

不像唐朝和明朝这些事是太监宦官去做。

这些人都是没有别的追求,又毫无畏惧,就是一心求财。

商家落到他们手里,轻则破产,重则破家。

前明时,有商家轮到和买时,或是听到风声,当天就上吊的商家东主还真有,而且还不少。

最不济也得举家逃走。

走晚了,真的要破家了。

户部不强征,主要还是因为贾芸是简在帝心的大文豪,出了事,大家脸面上不好看。

但有贾家主动,加上有虏骑大举入关,大义名份算是有了。

贾芸怎么闹腾都不占理。

这个时代,宗法,宗族,原本就高于个人。

这在个人私产的处理上,有一定的模糊空间。

又有抗击虏骑的大义。

天子也正好就坡下驴。

简直完美。

喜欢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第159章 强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第159章 强征并对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