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难全徐庶

作品:徐氏略记|作者:缓安甫|分类:游戏|更新:2025-02-12 02:57:34|字数:12488字

身在曹营心在汉

有一种观点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出自于徐庶的典故。《三国演义》中写到,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于刘备,拜为军师。徐庶出谋划策,计取樊城。不久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曹操欲将徐庶收归帐下,取来徐庶老母,用伪书赚徐庶来投。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中,徐庶说:“吾感刘皇叔厚恩,未尝忘报。曹操逼死吾母,吾已说过终身不设一谋…… 君当教我脱身之术,我即缄口远避矣。”于是有了人们常说的另一句熟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徐庶是实践了诺言的。

隐居仙岛

据《胡氏家书》记载,灵山东北海上有一个叫鼓子洋的地方。岛上有一种白色的耐冬花,大到需要双手拱抱。有好事的人坐船过海到了那里,遇见一个老人驾着小舟到来,穿着芒草鞋和道袍,样貌看起来十分年老。老人问:“年轻人要到哪里去?”这人说是来采耐冬的。老人呵斥他道:“这不是世间的俗物,它可以使人捱过冬天的严寒。”又说:“即墨有个道学先生,叫胡峄阳,为我问候一下他。”话说完,人已经不见了。这个人很惊疑,于是回到船上。突然吹起大风,直到他把采集的耐冬花都扔掉之后,风才归于平静。后来这人来到即墨,一打听,还真有个胡峄[yì]阳,于是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胡峄阳听后怅然地说:“这人是三国时期的徐庶,他已经在鼓子洋隐居很久了。”

徐庶故里”,又称“徐庶庙”“徐公祠”。坐落在湖北省南漳县城东北角。“徐庶故里”于1992年10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原名“单公祠”。清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将徐庶列入县志,并“按:南漳小东门外有单家庄,相传为单福隐居处,嘉庆元年翼长富廉倡修单公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南漳守备任海重新修立“汉徐庶故里”碑。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南漳知县沈兆元将其重修并更名为“徐公祠”。此后,由于年久失修,原三进院落只剩二进。公元1986年,南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徐庶故里”外为一座大牌坊,建筑具有汉代风格,内有徐庶造像、徐庶碑刻铭文、门楹联等。

石韬,表字广元,乃是三国时期颍川人士。

在建安初年之际,石韬踏上了前往荆州的求学之路。在那里,他广泛结交各路贤才俊彦,并与徐元直、孟公威以及诸葛亮等人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他们时常相聚一堂,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事,彼此之间相互切磋学问,交流心得感悟。

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变化,石韬选择在曹魏出仕为官。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一路稳步晋升,先后担任过郡守之职以及典农校尉等重要职务。在其任内,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致力于地方政务的管理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深得百姓爱戴和上级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石韬还与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并称为“诸葛四友”。这四人皆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于世,且彼此志趣相投,情谊深厚。他们或于朝堂之上建言献策,或在江湖之中行侠仗义,共同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初平年间,中州兵起,石韬与徐庶南客荆州,到荆州后,又与诸葛亮特相善。

石韬与诸葛亮、徐庶、孟建一同游学,石、孟、徐三人求学皆务要精熟,只有诸葛亮能观其大略。

每至晨夜闲时,常共抱膝长啸,诸葛亮谓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

孟建(字公威),生卒年不详,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人。与诸葛亮为好友,曾与徐庶、石韬一同游历。诸葛亮后出祁山,孟建曾托使杜袭宣意于诸葛亮。在答司马懿书中,孟建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人物详解

孟建,表字为公威,乃是汝南人士。他在魏国为官,官拜凉州刺史以及征东将军之职。

话说当年,正值建安初年,诸葛亮身处荆州之地。彼时,他与来自颍川的石广元(其名为韬)、徐元直(其名为庶)还有汝南的孟公威等人一同结伴游学。这孟、石、徐三位同窗好友在求学之时,都力求将学问钻研得精细熟透,然而唯有诸葛亮能够做到观其大略,不拘泥于细枝末节。

每当晨曦初现或是夜幕降临的闲暇时分,他们几人常常共同相拥着膝盖,对着天地长啸。有一次,诸葛亮对这三位友人说道:“以诸位的才能和资质,如果步入仕途,官位至多可达刺史或者郡守。”听闻此言,那三人不禁好奇地反问道:“那么依您看,您自己将来又能官居何位呢?”面对这个问题,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作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徐氏略记》,方便以后阅读徐氏略记忠义难全徐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徐氏略记忠义难全徐庶并对徐氏略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