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继续向前走,不知不觉来到山中,进洞拜见师父。
王禅老祖心中早已明白,说道:“徒弟,你此番前来,莫不是为了玄武关刁月娥的摄魂铃之事?”
秦汉说:“正是为此事,所以来见师父。”
秦汉又将遇到月下老人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表示自己对与刁月娥的姻缘念念不忘,恳请师父为自己做主,成就这段婚姻。
老祖说:“那刁月娥虽与你有缘,理应与你结为夫妻,但她是竹隐山金刀圣母的徒弟,我这就与你一同前往竹隐山,求她做主,成全你们的婚事,这样你也好随元帅继续西征。”
秦汉听了,欣喜万分,与师父一同出门。
师父轻挥衣袖,一朵洁白如雪的祥云应声而出,稳稳地停在了他们面前,师徒二人纵身跃上祥云。
师父口中念念有词,那朵祥云如同一支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
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眼前的景物飞速倒退。
没过多久,一座巍峨耸立、云雾缭绕的山峰便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之中。
这座山峰正是传说中的竹隐山,山上翠竹成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天籁之音。
当祥云靠近竹隐山时,一名眉清目秀的仙童从山中走出。
见到秦汉师徒,仙童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快步走进山中去通报。
金刀圣母得知后,出洞迎接,说道:“承蒙您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还望道友说明白。”
老祖说道:“贫道无事不敢贸然前来打扰,只是因为尊徒刁月娥用金铃挡住了玄武关,致使元帅无法继续征西。特来请道友将金铃收回,同时也想请您为我徒弟做个媒。”
说完,便叫秦汉过来,拜见师母。
秦汉拜完后,圣母问道:“这位是何人?”
老祖说:“这就是我的徒儿秦汉,他与月娥有姻缘之分,所以特地前来相求。”
圣母听了,抬头打量秦汉,见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心想:这样的人怎么能配得上我的徒弟?
于是说道:“收回金铃倒还容易,但这亲事可难成。”
王禅老祖说:“道友,贫道也知道我这小徒容貌丑陋,难以匹配月娥,所以才来恳请您,还望您能成全这桩美事,我小徒定会感恩不尽。”
圣母心想:若不答应,在道友面前实在不好意思;若答应了,刁家父女那边又不好交代。
正在犹豫不决之时,有仙女前来禀报:“外面有一位三只眼、金面孔的道人求见。”
圣母听了,连忙出去迎接进洞,认出是氤氲使者。
圣母十分高兴,上前相见,分宾主坐下。
圣母问:“使者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使者说:“承蒙月下老人指引,说唐将窦一虎与薛金莲有宿世姻缘,秦汉与刁月娥应结为夫妇。恐怕二位美人嫌弃丑汉,违背天命,所以我特地前往乾元山,借来迷魂沙、变俏符两件宝贝,特来见道友,促成这两桩亲事,了却这一段公案。”
王禅老祖听了,心中暗自欢喜。
圣母听后心想:他是奉了玉帝旨意,来促成人间夫妇的,这天命可违不得。
于是开口说道:“道友,既然您借来了迷魂沙,此时便可交给秦汉拿去,让他用迷魂沙迷住刁月娥,她自然就会应允这门亲事,贫道再来从中撮合便是。”
秦汉接过迷魂沙,依计而行;又得到一道变俏符,他先对师兄窦一虎说明了情况,约定在唐营成亲。
氤氲使者见圣母应允,便告辞回去回复月下老人,王禅老祖也作别回山。
秦汉先回到唐营,窦一虎正在那里等候,见到秦汉,便问“事情办得如何?”
秦汉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把变俏符交给窦一虎,随后便又飞到刁月娥的营中。
当时正值初更时分,秦汉将身子钻到纱窗之外,只见刁月娥已经卸下妆束,里面穿着桃红紧身衣,外面罩着淡黑背心,下身穿着湘江浪裙。
看她愈发显得秀丽,楚楚动人,正坐在那里,手托香腮,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秦汉见状,胆子大了起来。
房中侍女都已熟睡,他便从身边取出迷魂沙,轻轻弹在刁月娥身上。只见刁月娥着了迷魂沙,心智大乱,似梦非梦地说道:“真是好笑,我家爹爹耽误了我青春,一直到现在。今夜实在是如此烦闷难耐,欲火焚身。”
恍惚中,这时,一位唇红齿白、看起来十六七岁的郎君走了过来,含情脉脉地笑着说:“小姐,我乃王禅老祖的徒弟秦汉,与你有宿世姻缘,今夜特来与你相会,还望小姐不要推辞,成就好事。”
小姐被迷魂沙迷乱了心智,没了主意,竟依从了。
这迷魂沙的效力只有一时三刻,到了天明,刁月娥苏醒过来,伸手往身边一摸,发现睡着一个男子,正紧紧地搂住自己,吓得魂飞魄散。
她不禁叫道:“不好了,有奸细!”
立刻穿好衣服,大呼小叫起来,又羞又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