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
刘武已经很久没有进京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很久没见窦太后了,自然是想念的很。
窦太后也是如此,他们母子俩煽情叙旧,丝毫没有把刘启放在眼里。
刘启虽然很尴尬,但一想到今天来的目的,还是忍了下来。
母子俩一直聊了两个多时辰,直到窦太后有些饿了,刘武这才想到哥哥还在这儿呢。
刘武刚想开口,但刘启直接冲了上来,打断了刘武的话。
“母后,孩儿也对三弟想的很,若依孩儿的意思,以后不如把老三留在娘亲您身边,让他时时刻刻地跟着您,这样也好解了你们母子俩的相思之苦。”
窦太后和刘武对视了一眼,都特别地诧异,他们没想到刘启这时候,居然又重启这个话题。
这可是当初窦太后想立刘武为皇太弟时所说的,难不成刘启现在改变了主意,要立刘武为皇太弟?
依刘启的性格,断然不会如此,刘武不知道大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此不敢随便说话,只能看向母后。
窦太后也很惊讶,眸子里闪过一丝对权力的渴望,“启儿,你的意思是……”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相比,虽然在辈分上更高,但是在法理上离着皇帝更远,参政和干政也更不合祖宗之法。
也就是说,刘彻即位后,窦太后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明面上的干政肯定是不合理法的,符合理法的应该是皇太后王娡。
而目前来看,窦太后、王娡、刘嫖三人基本是站在一条线上的,这才让窦太后有所欣慰。
但小儿子刘武上位就不一样了,她仍然是皇太后的身份,再加上她和小儿子刘武之间的关系,掌握朝政的权力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母后,儿臣是让梁王暂且留在京城中,至于其他事情,还需要梁王自己去努力,儿臣可决定不了啊!”
窦太后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于是继续追问道:“那梁国的事情怎么办呢?武儿是梁国的诸侯王,总不能让他荒废了梁国的政务吧。”
“封地嘛,三弟的儿子也都不小了,让他们继承就是,只要梁王还在京城里,其他事情不都好办吗?”
刘启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窦太后要是再听不懂的话,那就不配做皇太后了。
将刘武留在京城是给他机会,让刘武的儿子继承封地是留退路,刘启这番话说出来,似乎真有立刘武为皇太弟的想法。
立太子还是立皇太弟,这就是刘启一句话的事,只要刘启愿意,大臣怎么反抗都没用。
有刘启给透这个底,母子俩可高兴坏了,赶紧去做各种准备,给梁王刘武拉拢属于自己的势力。
————————————————
从窦太后宫中出来后,刘启便直接拉入了刘武。
刘武哪还敢有半分不敬,又是行礼又是哈腰的,对刘启是言听计从。
刘武现在要上位,其一是要在朝中拉拢属于自己的班底,其二便是刘启点头,所以现在讨得刘启欢心至关重要。
“老三啊,哥跟你要个人,你不会不给哥吧?”
这么个讨好的机会,刘武当然不会放过,“别说是一个了,十个都行啊,只要您开口,弟弟保证给您弄来。”
刘启微微一笑,刘武已经渐渐入了他的圈套,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对你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就是你的谋士韩安国,我想借用他一段时间,不知道你肯不肯借给我……”
“哎!大哥,咱兄弟之间别说什么借不借的了,直接送给你了。
以后就让他跟在大哥您身边做事,连弟弟我都是您的,更何况我的谋士呢!”
刘启又借此机会,将他身边的几个武将给挖了过来,刘武不仅不介意,反而还笑呵呵地送了出去。
刘启高兴,刘武也高兴,兄弟俩在笑呵呵中完成了这次交易。
———————————————
过了几天,苏云第二次再去牢狱中,周亚夫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狱卒端下来的饭很明显地下量了。
看来他是想通了。
见苏云来了,周亚夫便跪倒在地。
“云叔,我想通了,我们周家的荣耀始于我父,虽然我中间又立过大功,但是后来做的各种事情,又使我周家渐渐衰落。
我一直以为我有大功于朝廷,因而不知天高地厚,屡屡顶撞于陛下;
然而陛下那个位置上,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是我太过肤浅了,如果我是陛下的话,也断然不能容得了这种性格的人。
这些都是让陛下难堪的事情,我愿意出去赎罪,以报陛下对我的恩情。”
周亚夫肯反思,说明还有救,就凭这点,还是值得苏云点头的。
“这几天时间,能反思到这一步,足可见你确实成长了。
陛下从没有负过你,即便你犯了夷族的大罪,陛下仍派我来审理你,说明陛下由心底里还是想救你一命的。
你在牢狱之中再待几天,我会想办法救你出去的,出去之后万不可暴露我的身份,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