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走出了大门,看见是村长和家族里几个年轻的汉子。
他跟上队伍问道:“有粮叔这是怎么了?”
孔有粮在前面带路,身后紧跟着的是他儿子孔福建。然后就是村民,还有几个中年妇女跟在队伍后面看热闹。
孔有粮皱着眉“是这么回事,村西头孔尚武家的地窖塌了,粮食都埋里头了。他家那口子急得直哭,我们去帮忙把粮食弄出来,能抢救一点是一点。”孔有粮一边走一边说道。
孔祥东听了,心里一紧,这粮食在这年代可金贵着呢,谁家少了粮食都得发愁。
到了孔尚武家,只见地窖口一片狼藉,他媳妇袁依草正坐在地上抹眼泪。
孔有粮赶紧上前安慰:“侄媳妇,别急,大家来了,肯定能把粮食弄出来。”说完,他指挥着年轻汉子们开始清理地窖口的杂物。孔祥东也不闲着,跟着一起干起来。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开大块的石头,有的负责清理泥土。在众人的努力下,地窖口渐渐被清理出来。
大家小心翼翼地进入地窖,开始寻找被埋的粮食。经过一番折腾,大部分粮食都被抢救了出来,袁依草破涕为笑,拉着孔有粮的胳膊连声道谢。
孔有粮笑着说:“都是一个村的,在说了咱们可是本家。客气啥,以后有困难告诉大伙,大伙一起帮衬着。”
事情差不多已经解决,孔尚武这才从铁匠铺匆匆赶回来。还是小儿子给他报的信,知道了家里发生的事情。
孔尚武回来看见族人们已经帮忙处理好了,他上前握住村长的手感激道:“有粮叔,谢谢您老人家组织村民来帮忙,太感谢了,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孔有粮舒展了眉头说道:“这有啥,过来的差不多都是本家人。再说咱们可都是一个村的,不都得互相帮助。”
孔尚武连连点头:“是,叔说的都对。”然后他又看向在场的所有人,鞠了一躬,“谢谢各位大哥大姐,你们可是帮了我家大忙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帮忙。”
袁依草还想留这些人喝茶,所有人都推脱说家里有事告别回家了。
等这些人走后,袁依草想起了女儿又开始抹眼泪。“尚武啊,你说咱们秀锦那死丫头跑哪去了,也没个信。现在家里头也不顺心,地窖又塌了。哎!”
孔尚武生气的说道:“谁知道她跑哪里去了,好好的厂子不好好工作,瞎搞乱搞,现在又开除了。还和结了婚的老男人跑了,丢死个人了,这样的女儿不要也罢。”
袁依草还是担心女儿,心里想着【过几天让大儿子再偷偷去城里打听打听。】
上次也是大儿子去了厂里,打听出的女儿的下落。
年初二的时候,她本人也去穆淑云家问过孔秀芳。俩人以前可好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不来往了。
问孔秀芳,她只说自己辞职了,厂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不知道。
其实她儿子已经听厂里的妇女们,说了一些关于孔秀锦的传言。她也猜到了一些,只是不想承认罢了。
她接受不了自己女儿干出那样的事情,所以才不愿相信。
大儿子已经结婚,媳妇是本村的姑娘。人还不错,就是大嘴巴。所以她只能让儿子偷偷去,不能告诉大儿媳。
二儿子小时候蹦墙头玩摔坏了腿,走路有点跛脚。不好找媳妇,他们找关系托人花钱在云.南买了一个媳妇。
这个媳妇来的时候皮肤很黑,说话也听不懂。所以家里人都喊她“蛮蛮”。
蛮蛮刚来到北方有点不习惯,但是这里能吃饱饭。她也就安心留了下来。
蛮蛮不爱说话,但是很能干。家里人去地里干活,她跟着认真学,没几天就会了,干活也很卖力。家里人很喜欢她。
她在老家都是吃大米,来到这吃饭,不是煎饼就是馒头,还有油饼、大包子、水饺、面条等等。让她爱上了这里。
买来的时候把她的户籍也迁了过来,所以她是堂堂正正的嫁过来的二儿媳妇,不是被卖到这里来的。
村里的长舌妇背后议论都说是买来的,他们家反驳说是经人介绍的对象。
蛮蛮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心眼,在这里这一家人对她好。她男人疼她,喜欢她。还有新衣服穿,还能换着花样吃饱饭,她才不舍得离开。
孔秀锦在家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还在镇里上初中。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学。
家里孩子多,孔尚武和袁依草最宝贝的就是小儿子孔祥伟。
老大已经分家,在隔壁院子居住。老二和老两口住一个院子,因为蛮蛮是外面买来的,袁依草怕她偷跑了,所以不敢让他们出去单过。
蛮蛮身边得时刻有人看着,袁依草觉得等有了孩子,蛮蛮就不舍得离开了。
其实她现在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不会逃跑的。在他们老家吃不上饭是常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