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搭配的七言律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更是如同一首优美的乐章,与画面相得益彰,让观者沉浸其中,久久无法回神,纷纷感叹今日之行大开眼界,苏雨果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佳作奉献给了这场展览。
然而,这场艺术盛宴似乎并没有要结束的迹象。
第七幅作品《题洞庭湖》,其灵感源自地球上那首绝世孤篇《题龙阳县青草湖》。
画作描绘的是夜晚静谧而神秘的洞庭湖,月色如水,波光荡漾。
而画中的题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瞬间点亮了整幅作品。
一些专门冲着苏雨诗词作品而来的文坛人士,看到这首诗后,不禁头皮发麻,内心满是羡慕与惊叹。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苏雨究竟是如何构思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浪漫,让人陶醉其中。
只可惜,他们财力有限,恐怕无缘将这些珍贵的作品收入囊中。
第八幅作品《清平调》,是一幅月下美人图。
画中的美人云鬓花颜,衣袂飘飘,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仙子下凡,美得不可方物。
苏雨在人物画方面展现出的高超造诣,让观者们惊叹不已。
而配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将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生无限向往之情,仿佛穿越时空,与美人共赴一场浪漫的约会。
艰难地将目光从月下美人图上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书法作品——《将进酒》,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乐府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逐光者,追梦人,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苏雨的书法笔锋刚劲有力,洒脱奔放,与这首豪迈的诗歌相得益彰。
尤其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初次读到的人瞬间毛孔舒张,浑身涌起一阵鸡皮疙瘩,内心被一种强烈的情感所激荡。
回想起苏雨在《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众人此刻才明白,那并非他的巅峰绝响,苏雨的才华犹如一座无尽的宝藏,源源不断地为世人带来惊喜。
参观者们纷纷拿出纸笔,趁着记忆还清晰,将这些诗词记录下来,打算回去后慢慢品味其中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苏雨将原诗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改为了“逐光者,追梦人,将进酒,杯莫停”,毕竟在当下的情境中,原句中的人物出现略显突兀,而这样的改动不仅贴合主题,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苏雨十幅作品的最后一幅同样是一首诗——《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侠客形象,诗句简洁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让观者仿佛看到了那位侠客在江湖中快意恩仇的潇洒身影,为这场精彩纷呈的艺术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而又充满豪情的句号。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当众人的目光触及这几句诗时,一股磅礴的豪迈之气瞬间在心底涌起,仿佛自己也化身成了那位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的侠客,于刀光剑影间挥洒豪情,在血雨腥风中坚守正义。
诗词,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华夏人情感与心境的大门,巧妙地调动起内心深处最炽热的情绪,让人为之沉醉,为之激昂。
对于苏雨在诗词中所流露的对侠客的无限向往,大家并不感到陌生或意外。
毕竟,此前苏雨创作的每一首武侠风歌曲,都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听众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旋律,搭配上充满江湖韵味的歌词,将武侠世界的爱恨情仇、侠肝义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如痴如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