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少佐骂完废物之后就下令步兵炮小队开炮还击,他们的步兵炮小队装备了2门步兵炮和4门迫击炮,与三营的炮连实力相当。
三营原来的炮营有2门步兵炮和4门迫击炮,牛头岭一战后又分到了七八门炮,还没捂热呢,又被团部抽调走了;
考虑到三营要打阻击,沈振华就同意他们留下了6门炮和部分缴获的炮弹。
鬼子的炮兵开火后,三营的炮兵就转移了目标,跟鬼子的炮兵打起了炮战,火力被鬼子牵制住。
鬼子步兵纷纷从山坡上爬起来继续进攻,两个中队一左一右快速推进,很快就冲到了守军的阵地跟前;
三营的轻、重机枪加入了战圈,将数以千计的子弹雨喷向鬼子,杀的鬼子人仰马翻,遗尸累累,鬼子的伤亡陡增。
鬼子的轻、重机枪也纷纷开火,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很是热闹,战斗很快就进入到了白热化。
防守山口阵地的是一连、二连,在牛头战役后,这两个连缺编严重,后来沈振华给三营补充了游击队一连的300多个老兵,罗捷又从根据地民兵连中抽调了部分民兵,将三个连的建制全部补齐,战力至少恢复了九成。
两个连580多人(机炮排的飞雷炮没有补齐,没有炸药包了),对付鬼子两个中队压力还是不大的,三连作为预备队。
一连长蔡正清大胆将鬼子的步兵放近到百米内,再利用排枪战术将鬼子死死的压制在山坡上,两个连的6个掷弹筒班纷纷朝鬼子发射榴弹,炸的鬼子哀嚎连连,这套战术打的鬼子很是被动。
鬼子枪法好,对射三营占不到便宜,所以就采用了掷弹筒战术;
三营的机、步枪用火力优势压住鬼子,掷弹筒组只需要躲在战壕内向鬼子发射榴弹就行,杀伤力大,自身安全又能得到保证,逐渐掌握了上风。
随着伤亡的增大,鬼子开始有些吃不住了,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这样强悍的华夏对手。
喜欢抗日:从战术穿插到火力覆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抗日:从战术穿插到火力覆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