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百货真的打算交给钱争鸣不管了。
但在这儿之前,沈在心需要拿到便民服务就业安置的准许。
一想到假货横行,孙书记最不满意,沈在心就让钱争鸣这边做了个方案,一再浓缩修改之后,变得图文并茂,沈在心自己带上去找孙书记了。
现在到孙书记的家都已经是轻车熟路,姐夫又是他秘书,沈在心走他这个上层路线也是精心密谋。
2000亩菜地正在翻着花样种植。除了大量种植粮食外,方磊他们那边的农学院毕业生,开始引进植物工厂的概念。
他们能把地上只长一层的菜地,给你用模具花盆堆成一棵矮树生长。
究竟有没有瞎折腾,产量能不能提高,沈在心也不清楚。
种植的时间还短,还需要看成效,但现在有机蔬菜已经每天都有,由农场送到市区,渐渐自己用不完,也已经卖不完。
看着水灵灵的,沈在心开创性地带上些精品蔬菜上的门。
为了提高送菜的意义,沈在心还带着让人做成的,关于原膳的纪念册,翻任一页都做得美伦美华。
从原膳的理念,源头控制食材的诉求,到拿地扶贫,开始植物工厂的尝试,再到慢性病、骨科疗养中心的建设,整个过程留下了很多让人觉得有意思的照片,纪念册里就全是记录、讲述的图文。
送礼送蔬菜是活久见。
在孙书记一家从他爱人到他孩子再到保姆大姐的震惊和诧异中,孙书记坐在沙发上,翻开了纪念册的第一页。
孙书记翻开纪念册第一页之后,还蛮喜欢,他很快就把眼镜给戴上了。
这第一页讲述的是原膳的概念。
他抬起头,带着诧异问:“开原膳竟然是你们对药膳的理解?回归天然本质,具备功能导向,与营养科学的深层次结合,要还原食材本味,暗合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道理?小沈,这是你吹牛皮吹的,还是你们父子真的这么想的?这可比一般饭馆的理念高级太多了,哪天我也去品尝一下,要是胡吹,我直接给你们一个大大的差评……”
沈在心说:“肯定有胡吹的成分,你说要拔高自己,底下的文案人员不得不给你拔得更好。但出发点就是这样,中医讲求病从口入,优选食材,控制油腻、辛辣,杜绝佐料滥用,根据营养需求配餐,肯定对健康有好处。”
看孙书记翻看后面,他又连忙说:“为了把控食材,做到品质控制,我们拿了2000亩地,自己种植了粮食和蔬菜。”
孙书记大吃一惊:“你开了几家原膳?2000亩地种菜?”
没几家。
三家,一家老店,一家刚装好,一家还在装修,沈在心说:“3家,所以现在菜卖不完。”
废话嘛。
肯定卖不完,你要一家店卖2000亩地的菜,你不卖疯了吗?
孙书记还是觉得理解不透,开3家饭馆,种了2000亩地,咋就觉得哪不对劲儿呢,答案找到了,其中1000多亩是救灾拿下来的,还准备那里建慢性病和骨科疗养院,治病、劳动、疗养一体。
全国有没有一家医院胆敢让病人工作赚钱来付医疗费的?
但要是真建了?
农村那些得慢性病的病人也肯治疗了不是?
孙书记扭过头,眼睛上挂着眼镜,用那种很别扭的,似乎带点泪光的眼神看沈在心一眼……
他没有当官前,他爸就是慢性病恶化死掉的。
再后面就是植物园的介绍。
从有机种植到垂直生长,环境控制,节水控制,新式植物工厂概念渗透其中,自带人工光源的大棚,看起来科技感十足,这些建设,有的已经开始产出了,有的还在进行中,都是一些年轻大学生带着农民在干,回首都是一张露着洁白牙齿的笑脸,莫名其妙让人觉得很感动。
常说大学生创业。
没几个大学生能创业。
社会环境所限,教育环境所限,知识阅历所限,你跟美国那边有了好念头就能获得融资的环境不太一样。
所以大家对大学生的看法,多数都是没啥用,干活他不愿意吃苦,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光侃侃而谈,还要再接受一定程度上的磨练才能成才。
但这照片里给你描绘的画面让你很意外。
似乎这些大学生们到沈在心这儿工作了就不大一样了。
孙书记问:“你带来的就是你种的菜?你胡搞,搞缺钱了,想让政府扶持,送点蔬菜来贿赂我?”
沈在心说:“不是。我还不至于,我来找孙书记,是为了金城百货的事情来的,金城这边新拿到的地方,我们通过实勘不适合做商场,层高不够,太低了,您可能不知道,金城百货现在还有三、四百员工呢,这是企业沉重的负担,我们得生产自救,我就让手下人去想办法,他们给我做了一个方案,我看之后,不管内容如何,这个方案能回应孙书记您关切的问题,我就送菜的时候一起带过来了,您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