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农学堂开课

作品:大唐锦鲤小郎君|作者:山的那边|分类:历史|更新:2025-01-14 15:38:58|字数:4164字

张园新宅落成。

江都最热议的,就是农业神童·朝散郎·太子侍读的学堂开课了。

“不识字的也收吗?”

“张朝散郎说有教无类,汪汪叫的都收。”

“什么叫?叫什么?”

“反正……只要有求学之心的都收。束修也不强制,但要参与农学实践。”

“就是干活吧?”

想到要干活,有钱人家就放弃了。

自家孩子不必走农学这条路。

有这个功夫,不如学习诗赋文章,投行卷考科举。

兰陵萧氏的萧灌,今年明经科高第。

虽然其父因故被革职回乡,他们这一支还不会没落。

有钱人兴致不高,对于黎庶而言,能识字,还能学到真本事,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只要能拿得出一份干粮的,都送孩子到张园读书。

“好好学啊!学不过汪汪叫的,你们就别回家了!”

神仙的狗,那是灵犬!

……

张园的正堂里,摆着两张长长的高足桌子,配长板凳,是张春生专门给学生们打的。

他的孩子也来上学,说什么都不肯收桌椅的钱。

“为了子孙的前程还要收钱,我怕祖先半夜来找我。”

现在,一群七到十四岁的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长板凳上。

他们衣着朴素,不起眼的地方还有补丁,脸蛋被寒风吹得红扑扑。

一看就没抹猪油。

脚趾头在麻鞋里不安地抠着鞋底,既好奇又忐忑。

做学生!

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啊!

教他们的小夫子,是太子侍读……四舍五入,在座的全是太子洗马?

张川柏站在一块大木板前,郑重地说:“农学堂开学,你们就是第一批学生。跟我念: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小孩子们熟悉这句话,响亮地跟着喊。

“下一句,学好数理化,我强得可怕!”

喊!跟着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咦?

这一句好威风!

大多数小孩子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但他们觉得站在前方的张川柏强得可怕。

张夫子身上的官服,那么庄严、那么精神,将夫子跟寻常小孩子区别开来。

张川柏这一次办农学堂,跟太子都报备过,江都令崔珏和县学的官员一起过来看。

听到最后一句宣言,学官们赞道:“好志气!”

崔珏说:“越王赠《千字文》二十卷,扬州都督府长史赠麻纸二十刀、本官赠毛笔二十支,诸位若要助学,也可以慷慨解囊。”

张川柏立刻说:“我准备在学堂的墙上挂一块捐资名录,纪念诸君的对学生们的厚爱。让后人都知道,这所学堂是在各级官府的关照下建成的。”

崔珏微微一笑:“教学生感恩是应该的。”

他们这么一说,原本没想捐资助学的学官们,只好跟着认捐。

转念一想,名字列在越王后面,也很有面子。

又都心甘情愿。

一下子,笔墨纸砚都有人认捐。

张川柏喜笑颜开,带着学生们连连道谢。

学生们的心也安定许多。

读书花销大啊!

在江都令和学官的旁听下,张川柏开始上第一堂课。

……

“我们的课程,分为‘农具’、‘农肥’两大部分。你们家里都有秧马吗?”

“有!”小孩子们响亮地回答。

秧马这种简单实用的农具,已经普及。

“好!我们现在传阅农具图谱,第一件就是秧马……”

农具图谱,就是张川柏最早编的《神器图谱》。

除了简单的秧马,还有复杂的代耕架、曲辕犁和新式纺织机。

除了《神器图谱》,张川柏还给学生们准备了《生化之学》教材。

里面收录的是几种常见农肥的家常做法。

以及各种肥料对植物的作用。

比如说,镁是植株细胞中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在农作物植株中属于中量元素。

这就是镁盐的肥效原理。

这些学问,够孩子们学习很久。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

“小夫子!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不认识。我叫冯大!”

“我叫马二!”另一个孩子说。

这两个都是新落籍人家的孩子。

“没有起大名?”张小夫子问。

“没有呢!”

张川柏灵光一闪,笑道:“那我给你们起大名好不好?”

见小孩子齐齐点头,张川柏说:“你们一个叫冯京,一个叫马凉吧!”

冯京和马凉对视一眼,忽然齐齐拜倒:“大人在上,孩儿谢大人赐名!”

“起来!”张川柏很淡定。

一回生二回熟。

他是这群学生的“大人”!

“大人!我也没有大名!”叫狗蛋的小孩儿大胆地请大人起名。

张川柏摆摆手:“一个个来……”

崔珏笑着走出去,对学官们说:“教一群不识字的孩子农学,不是那么容易啊!”

学官们忍着笑:“蒙童最难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锦鲤小郎君》,方便以后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第224章 农学堂开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锦鲤小郎君第224章 农学堂开课并对大唐锦鲤小郎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