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姚广孝也傻眼了,
“殿下,不能写啊!”
“本王……本王也是没办法啊!”
“唉……”姚广孝叹了口气,“殿下,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你还是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怎么办?”朱棣茫然地看着姚广孝,“军师,你说……本王还有希望吗?”
“殿下,“只要人还活着,就仍有机会。眼下形势,皇上不会对殿下怎么样。皇上的当务之急,还是要除掉苏尘和李善长。”
“苏尘……李善长……”朱棣喃喃自语道,“对!本王就还有机会!”
“殿下,殿下可以给皇上一封密信,陈说一切……”姚广孝试探地说着。
哦?
密信?
“军师,你是说?让本王认罪?”
“对!唯有如此,方能保命!”
姚广孝说罢,仍然是一派云淡风轻之色。
这?
朱棣想了想,终于咬牙说:“好!”
“本王就写!”
“殿下英明!”
“来人,笔墨伺候!”
很快,就有人送来了笔墨纸砚。
朱棣深吸一口气,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
他写下了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写下了自己对苏尘和李善长的“痛恨”……
写完之后,朱棣将信封好,交给姚广孝。
“军师,你看如何?”朱棣说道,
“甚好!”
姚广孝给他斟茶,又说:“殿下歇息一阵子,杂七杂八的事,贫僧自会料理……”
嗯嗯,
朱棣也终于松了口气。
……
桑木湖,
蓝玉下令,收编燕王的残兵败将。
那些蒙古骑兵,原本都是桀骜不驯之辈,但在见识了蓝玉的厉害之后,一个个都变得服服帖帖,不敢有丝毫反抗。
蓝玉将他们打散,重新编入了自己的军队。
然后,蓝玉又将西羌十几个部落的酋长召集起来,让他们写下降表。
那些酋长,原本都是墙头草,谁强就跟谁。现在,蓝玉大获全胜,他们自然不敢不从。
一个个都乖乖地写下降表,立誓永不反叛。
至此,蓝玉大获全胜,带着六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关中。
他将大军交还给朝廷,淮西老兵就地解散,各自回家。
……
与来的时候相反,从关中到京城,蓝玉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一开始,他身边还有一万多人。
到了京城,就只剩下七八百人了。
而沿途的百姓,却对蓝玉和淮西老兵们感动无比。
一路上,不断有百姓自发地前来犒军。
蓝玉和淮西老兵们,秋毫无犯,从不住进城里,而是住在城外。
凡此种种,让大明百姓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神。
“这才是真正的军纪严明啊!”
“是啊,这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
“蓝玉将军,真乃国之栋梁!”
“有蓝玉将军在,大明无忧矣!”
百姓们纷纷赞叹。
……
这天,
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老朱高坐龙椅之上,面沉似水,手中紧紧攥着那封燕王的“谢罪表”。奏折上的字字句句,如同钢针一般,刺痛着他的心。
他一眼就看出,这封信绝非出自老四的本意,定是有人逼迫他写的。而这个人,除了蓝玉,还能有谁?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朱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够狠的!”
他不得不承认,蓝玉这一招,的确是杀人诛心。让老四承认自己不是去平叛,而是挑战朝廷,这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老朱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为儿子的遭遇感到心痛和愤怒;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老四罪有应得,谁让他之前百般逼迫朝廷呢?
“皇爷爷,你……你没事吧?”朱允炆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触怒了老朱。
老朱回过神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咱没事。”他缓缓说道,“只是……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皇爷爷,燕王殿下他……”朱允炆欲言又止。
“老四啊……”老朱叹了口气,“他这次,是栽了个大跟头。不过,这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皇爷爷,那……那你打算如何处置燕王殿下?”朱允熥问道。
老朱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传旨下去,着燕王跪省三月!”
“跪省三月?”朱允炆一愣,“皇爷爷,这……这会不会太轻了?”
“轻?”老朱冷笑一声,“你以为,跪省三月,是那么容易的吗?这比杀了他,还要让他难受!”
“可是……”朱允炆还想说什么,但老朱却打断了他。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老朱说道,“你退下吧。”
“是,皇爷爷。”朱允炆不敢再多言,躬身退出了奉天殿。
……
与此同时,西羌大战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