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众人正说着。
江东哨骑入殿来报。
“禀主公,庐江情报,汉军近十万大军已攻破魏军的皖城及濡须坞,此刻正朝合肥进发……”
孙权闻言,不禁一愣。
旋即,他狠狠啐了一口:“刘禅那厮,动作竟如此迅速!他娘的!”
话落,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孙权沉思片刻后,看向陆逊:“伯言!”
陆上前一步:“臣在……”
孙权沉声道:“孤命你即刻统领三万新军,于建业城外扎营练兵,用一切手段,务必使新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这三万新军,便是陆逊日前在吴郡、会稽等地,“十丁抽一”,狠狠抽出来的新军。
陆逊垂首,叹口气道:“臣,领命!”
孙权稍作停顿,目光又转向朱然:“义封,你亲率三万将士,前往春谷驻扎。春谷对岸便是濡须水,若刘禅拒不答应孤的条件,孤到时会命你渡江强攻濡须坞。”
朱然面露苦涩之色,抱拳道:“主公,濡须坞有关兴率领的四万水师,臣仅带三万人马,这恐怕……”
朱然言下之意:带三万人去挑衅关兴,关兴不来打我都算好了。
闻言,孙权瞪了朱然一眼,厉声道:“你当真糊涂!关兴、戚继光二人率部攻占庐江郡后,还要继续北上进攻淮南郡。孤问你,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定是要与南阳的汉军从西、南两个方向合围豫州!待汉军攻克寿春,挥师进军豫州之时,濡须口、皖城乃至江夏郡、鄱阳郡、豫章郡……便会成为兵力空虚的后方。”
“到那时,不正是我们掏蜀汉绝佳时机?”
听完,朱然在下方低声呢喃:“什么奇谈怪论…真当人刘禅傻啊?”
孙权皱眉道:“义封,你在说什么?”
“我说主公高见,臣领命!”
孙权得意点点头,又道,“况且,建业距春谷不过一百余里,若局势突变,孤手中尚有五万人马,可随时驰援……”
“但你务必牢记,在孤未下达指令之前,切不可轻举妄动!”
朱然:“喏……”
孙权非常谨慎,这八万人已是他最后的本钱,若失去了这支力量,他将彻底一无所有。
孙权见诸事安排妥当,又扫视众人。
“好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大家各自散去,元叹,你即刻回去收拾行装,带上随从,明日一早启程前往南阳。”
……
另一边,身居宛城的刘禅,对于孙权在江东“玛卡巴卡”的自嗨行为,自不得而知。
即便知晓了,他也不在意。
如今的孙权在刘禅眼中,如同小丑一般,只要他愿意,弹指可灭之。
只是孙权对刘禅还有些利用价值。
刘禅琢磨着,待到明年,也该将孙权那老小子赶“下海”去了。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孙权替他先去经营几年夷州大陆。
待孙权把“夷州大陆”开发初见成效时,他再遣戚继光横渡海峡,将夷州“抢”来回来。
孙权栽树,刘禅乘凉。
嗯……这便是刘禅的“十年计划”。
孙权在刘禅的眼中,早已成了一个为他“开疆拓土”的工具人。
……
宛城之战结束后的这些日子,可把刘禅忙坏了。
近年来,诸葛亮有意识的释放许多相权,将其融入皇权。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大量的军政要务需要刘禅亲自处理,虽有诸葛亮在一旁协助,但还是整得他焦头烂额。
眼下这只是半壁江山,刘禅便感觉心力交瘁,那未来可咋办?
故而,刘禅琢磨着,那“内阁”的创设,需要尽早提上日程。
毕竟,没一帮“秘书”,看来是真不行。
……
这日,刘禅正处理政务着,诸葛亮带着郭攸之在一旁协助。
此时的郭攸之,俨然还是一位“初级愤青”。
他看着马谡整理来的长沙郡密报,密报上称:湘水泛滥,朝廷拨款赈灾,长沙数县官员对赈灾钱粮上下其手,目前已知的贪墨数额,不会低于五百万钱。
郭攸之满脸激愤,“蹭”一下站起身,朗声道:“丞相、陛下,那帮长沙的官员简直可恶!贪墨灾民之口粮,实乃天理难容!”
刘禅和诸葛亮不约而同抬起头看着他。
郭攸之又道:“臣建议,当立刻派锦衣卫南下拿人,将这帮贪官污吏法办了,以儆效尤!”
话落,刘禅与诸葛亮又不约而同的垂下头,继续“工作”。
见状,郭攸之一愣,“陛下?丞相?”
刘禅抬眸:“嗯?”
“抓人啊!”郭攸之焦急道。
刘禅微笑,“哦,不急!”
郭攸之一脸错愕,道:“长沙灾情还未缓解,那些贪官却开始肆意侵吞赈灾钱粮,陛下怎还不急呢?”
话落,诸葛亮再度抬眸,皱眉道:“演长,坐下!遇事如此沉不住气,将来陛下怎放心你主政一方?”
“丞相,可是那灾民……”
诸葛亮摇头打断道:“正是因为灾情还未得到缓解,所以陛下更不能急着拿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