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燕盟之弊

作品:大秦哀歌|作者:癫叁捯肆|分类:历史|更新:2025-08-02 15:36:21|字数:4292字

说着,秦臻伸出两根手指,继续说道:“其一,魏国大梁。魏国尚有信陵君的旧部与其有袍泽之谊,其门生故旧在魏国军中恐亦有根基。

魏王虽庸碌,但对天下名将尚存几分表面礼遇,加之魏国与赵国相邻,或能让他存一份近观故国、伺机雪耻之念;

其二,楚国郢都。楚国地大物博,兵甲众多,素来有招揽收纳各国失意名将的传统,如昔年吴起。

且楚国远离赵国是非之地,可暂避风头,保全家族。”

秦臻目光微闪,看向嬴政,继续剖析道:“然而,无论是魏是楚,廉颇之心,必不甘就此埋没。

他定会寻求机会,一展胸中韬略,以证明自身清白与价值,甚至……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赵国,清理门户,手刃郭开之流,以雪今日之耻。此乃其心中最深之执念。”

闻言,嬴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个分析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廉颇虽老,虎威犹在,其心未死。

紧接着,秦臻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缓缓道:“臣……倒是有个不寻常的想法,想与大王参详。”

“哦?”

嬴政剑眉一挑,身体微微前倾,兴趣更浓:“先生有何奇思妙想?但说无妨。”

“臣……”

秦臻直视嬴政,语气带着一丝热忱:“大王,廉颇虽为敌国名将,然其用兵持重如山,治军严谨,一生戎马倥偬,大小数百战,其经验之丰富,实战之精粹,放眼当世,罕有其匹。

其练兵之法,可铸铁军;

守城之策,堪称金汤;

对战阵变换的理解,更是从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真知灼见,此皆非书斋空谈可比。”

“先生之意是……”嬴政似乎捕捉到了秦臻想法的轮廓。

“臣确有此念。”

秦臻坦然道:“若有机会,臣欲延请廉老将军亲临我鬼谷学苑,不必以臣属之礼相待,只以客卿之尊,为我学苑兵科弟子,讲授其毕生所学之精髓。

廉颇一生,从步卒到统帅,从野战到守城,从长平之战的惨痛教训到以弱抗强的经典战例,皆是活生生的兵法精髓。

若其能将此倾囊相授于我学苑子弟,假以时日,必能为我大秦锻造出更多深谙实战、通晓古今兵要的名将胚子。

此于我大秦未来之征伐伟业,裨益无穷,其价值,远胜攻占十城。”

闻听此言,嬴政眼中爆发出强烈的震撼与浓厚的兴趣。

他确实大感意外,旋即又被这大胆而极具战略眼光的构想所深深吸引:“先生欲请廉颇入秦授课?此计甚奇!甚妙!然……”

想到此处,嬴政微微蹙眉,显出深思之色:“廉颇一生忠于赵国,性子又刚烈倔强,如今虽被赵偃所逐,心中恨意滔天,但让他放下身段,入我秦国学苑授业……恐非易事。

且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降卒……”

嬴政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那是横亘在两国之间、深入骨髓的血仇。

“先生欲以何言动之?难道仅凭‘兵道传承’四字?”

嬴政觉得这理由虽高尚,但面对廉颇这样的老将和血仇,恐怕分量远远不够。

秦臻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身体微微前倾,将自己的构想,低声向嬴政阐述起来......

嬴政听罢,沉默良久。

他细细品味着秦臻构想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利用廉颇的处境、其内心的不甘与愤懑、对家族的担忧、乃至对兵道的执着……

这手段,高明得近乎冷酷,却又精准地把握住了人性最复杂的角落,环环相扣,直刺其心中最痛之处。

“先生……”

嬴政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与对谋略本身冰冷的欣赏:“洞彻人心,直指要害。此构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势…更兼直刺其心中最痛之处。

廉颇若纵知是计,恐亦难抗拒其中一二。先生之谋,鬼神莫测!”

他站起身,负手再次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位苍老却倔强的身影在命运的岔路口痛苦徘徊:“此事,先生可放手施为。若能成,则我鬼谷学苑兵科,将添一擎天之柱,其光耀可泽被后世;

若不成,亦无损大局。寡人,拭目以待。”

秦臻亦起身,躬身郑重道:“谢大王信任,臣必尽心竭力。”

随后,嬴政不再停留,带着对廉颇去向的思量、对燕国问题即将被巧妙处理的期待,以及对秦臻那番延请廉颇授课构想的深刻印象,转身大步离去。

“臣,恭送大王。”

书房内,重新恢复了宁静。

秦臻缓缓坐下,再次拿起王贲那份关于铁浮屠进展的简报。

然而,他的目光却已穿透了纸面,仿佛看到了北方边塞即将燃起的烽烟,邯郸城内因权力更迭而涌动的暗流,以及……那个即将肩负重任、崭露锋芒的年轻身影。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淡然微笑。

.........

咸阳城、相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秦哀歌》,方便以后阅读大秦哀歌第467章 燕盟之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哀歌第467章 燕盟之弊并对大秦哀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