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云纤身怀六甲,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产了,明文举极其不愿离开京城,然皇命难违。
“有父王、母妃在,你放心去吧。”云纤轻声道。
明文举怎么可能放心呢?毕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满心期盼亲眼目睹新生命降临人世的那一刹那,而且他懂医术,万一出现什么状况还能帮上忙。
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云纤又道:“如果我有危险,师父会感觉到的,她老人家一定会来,难道你还不相信师父吗?”
闻言,明文举微微放下心来,“我会尽力赶回来。”
说话间,云王和王妃走进来。
“我们会照顾好纤儿的,放宽心吧。”南宫微柔声道。
“如果进行的顺利,两个月时间差不多能赶回来。”云王也在一旁道。
明文举点点头,有他们在,定会请到最好的稳婆和太医,收拾好心情,一家人开开心心享用晚餐。
第二日,三人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骑马。
骑马不但速度快也更方便,第一站便是东禹国,目前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
明文举三个月时间便攻下北戎,灭掉皇室,这个消息怎么可能不传到那三国皇帝耳中?
消息传来,第一反应就是完蛋了,皇位算是坐到头了。
紧接着,脑海中迅速闪过第二个念头——必须立刻联合那两国。
三国皇帝和智囊团,很快聚到一起商议对策。
即使三国联手,面对实力强大、气势如虹的大央国,也没有多大胜算。
有人甚至悲观地提出,干脆主动投降算了。
转念一想,如果就这样轻易地递上降书,归顺大央国,岂不是太便宜对方了?也显得他们太过软弱。就算最终不得不归降,至少也得将好处最大化才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三国意见终于达成一致。
他们认为,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的大央国,并不适宜继续对三国发动大规模征战,最理想的统一方式应当是先派使臣前来说降,如此,他们便能趁着这个机会提出条件和要求。
于是,三国很快统一了口径,等大央国派出使臣,再行归降之事。
同时,也在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场看似无法避免的归降中,尽可能多地争取自身利益,并保留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事实是,真被他们猜对了,大央国派出使臣了。
三人一路上早就商定好说降对策,各国肯定会提出条件,所以他们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策略,率先将定好的条件摆在桌面上。
首先,那就是三国皇帝从此称王,东禹王、西凉王和南诏王,如此一来,明确大央国作为核心统治力量的地位。
其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就必须做到开放国门。
五国互通有无,一切规章制度要服从大央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地方管理体系,但是需定期向大央国汇报工作进展,以及财政方面等数据信息。
再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国对于新国新政权的认同和参与感,还应推行参政议政制度。即四国封王或者贵族重臣们可以参与到大央国全新的朝政当中来。
设立特别议事堂,定期召开各方代表共商国策,让他们在新国中有发言和决策的机会,参与国家治理,增强其对五国一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最后,为庆祝五国一统,可适当减免税收,并促进贸易互通,打破贸易壁垒,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兑换原则,在边境设立自由贸易区,鼓励五国通商往来,促进物资流通与经济互补,推动共同繁荣。
还有很多细微地方,比如修路等一些发展措施。
明文举即便不太懂国家政治,但是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耳濡目染,怎么也比他们知道该如何繁荣经济,让国家蓬勃发展。
很多观点的提出,让两人皆是一惊。
穆长枫微微笑道:“想不到云世子不但排兵布阵无人可敌,治国发展也胜一筹,你的这些构思和想法,真是让穆某大开眼界,繁荣盛世指日可待。”
凌紫珏早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不想让他去北疆,留在京城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一路上,三人说说笑笑很是轻松,几天时间便来到东禹边境。
没有多费唇舌,被热情地带到了皇宫。
东禹皇帝得知消息,早早在宫殿门口等候,脸上洋溢着亲切笑容,见到三人,连忙迎上前去,丝毫不敢摆出皇帝的架子。
四人走进殿内,围桌而坐,寒暄几句,凌紫珏从怀中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归降文书,上面详细列好了各项条件。
东禹陛下看完抬起头,不等他说话,凌子珏又道:
“此次我们前来商谈归降之事,实乃出于对天下苍生考量,贵国若能够顺应时势,归降于我大央,不仅对各国之间的和平稳定大有裨益,更有利于促进整个大陆的繁荣昌盛。
还望陛下能够以天下万民为重,不要只考虑皇室自身得失。”
对于归降后不再称帝这个问题,三国皇帝早就有心理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