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玄幻小说作者——李世民

作品:刷视频:震惊古人|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分类:历史|更新:2025-09-12 10:47:07|字数:9082字

有一天,始皇难得抢到了天幕的评论机会。

他思索片刻,觉得也没什么特别要说的,索性就将大秦推行国籍与族籍登记之事,在评论区广而告之。

当然,话说得颇为含蓄。

他并未明言“不填官方建议族籍就看不了天幕”。

只道大秦重新普查天下人的国籍与族籍,官方建议族籍填报“华夏”,但若心念故国,亦可依个人意愿填报“苗”、“羌”、“燕”、“齐”等。

虽未点破,但始皇自信,哪怕是个晋惠帝,身边只要有两个带脑子的大臣,也该明白这话里的深意。

果不其然,各朝有条件的,都开始琢磨推行类似的政策。

第一个动手的,是大汉的预备皇帝、监国太子、八岁王者——刘恒。

刘恒郑重其事地去请示刘邦,认定此等关乎国本的大事,非得父皇定夺不可。

然而刘邦忙着给未出世的女儿做胎教,正隔着肚皮给女儿念兵书政略。

闻言头也不抬,挥手道:“没空,你自己看着办。”

不过他还是提点了刘恒一句:“若填汉不会引发动荡叛乱,那就填汉。”

“若有不妥,便学那始皇,填华夏。”

刘恒遂与群臣商议,又派人四处调研,发现填“汉”或“华夏”似乎皆无不可。

若无天幕,众人或许更倾向“华夏”。

但因天幕盛赞汉朝功业,后人亦以汉人自居,百姓对“汉”的认同感颇高。

然深思熟虑后,刘恒与朝臣最终还是选了“华夏”。

原因无他,有些胡人部落,竟也能看见天幕,他们正在申请归附。

硬说他们是汉人,未免过于扯淡。

但认作华夏苗裔,则勉强说得通。

况且,这些能观天幕的胡人,正因天幕之故,自诩“高贵的华夏族人”,忙着和那些“看不见天幕的低级胡人”内斗呢。

为免节外生枝,还是“华夏”更为稳妥。

而汉武帝刘彻,可就没这么多顾忌了。

填“汉”!

必须填“汉”!

管你是羌人、苗人、越人、朝鲜人还是胡人,只要能看见天幕,统统给朕填“汉”!

否则就别看了!

若心向大汉、愿效犬马之劳,即便你是看不见天幕的蛮夷,朕也特批发你“汉人身份证”,准你观看天幕。

此后汉朝皇帝,大抵如此。

国力强盛时,便底气十足地选“汉”。

国力稍逊时,则务实些选“华夏”。

南北朝情况更复杂。

南朝多选“汉”,北朝则有的选“汉”,有的选“华夏”。

选“汉”者,多是汉化已深的政权。

选“华夏”者,则或因汉化尚浅,或因治下民族混杂,难以强求。

有些族群,本属同源,仅因迁入中原时序、居住地域乃至人口多寡,便分化成彼此敌视的群体。

按常理,统治者乐见大族分化,便于掌控。

但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大洋彼岸某国也曾这般想,也是这般做。

起初效果不错,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化后的群体竟开始争夺正统、抢掠祖先荣光,甚至为争酒肆中的一个座次、店小二先招呼谁而拔刀相向。

统治者看得头疼,却无计可施。

总不能强行捏合回去吧?

且不说统治稳不稳定,人家愿不愿意还两说呢,合并后族名用谁的更是难题。

好了,现在问题解决了。

大家都是华夏人。

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主体民族作为核心力量。

北朝多为“小族御大族”,如今借华夏之名,将所有能观天幕者皆纳入主体民族。

虽不能立时消弭矛盾,虽需漫长时光融合,但至少官方层面实现了统合。

诸如“胡不娶汉、汉不嫁胡”的潜规则,终会因“华夏”之称而裂开缝隙。

血脉交融,数代之后,“胡狗”、“汉奴”之类恶称或可渐息。

这,终归是一条看得见光明的路。

隋朝杨坚、杨广,皆选了华夏。

至于唐朝……李世民内心极想用唐为族号。

后世有盛唐之名,域外有唐人街,唐丝毫不逊于汉。

但深思熟虑后,“唐族”之议还是被放弃了。

唐诗中诸多以汉喻唐的诗句,恰说明“汉”之影响深远。

既不用唐,便只剩汉与华夏可选。

若在以往,李渊、李世民对此并无异议。

用“汉”就用“汉”呗,隋之前大家也常自称汉人,后人也这般称,没啥丢人的。

但天幕出现后,评论区里李老二与刘老三、刘老十斗嘴斗出了真火。

朕用不了“唐族”,也特么不用你“汉族”!

朕用华夏族!

当然,李世民并非全然意气用事。

合格的政治家,不会因情绪而坏大事。

主因在于:大唐包容万国,来往胡商众多,归附的胡人部族更甚。

即便没有天幕,未来大唐中枢及各级官署中,也必然充斥大量非汉裔官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刷视频:震惊古人》,方便以后阅读刷视频:震惊古人第548章 玄幻小说作者——李世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刷视频:震惊古人第548章 玄幻小说作者——李世民并对刷视频:震惊古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